在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璀璨舞台上,一个特别的身影吸引了无数目光,它便是“0306小巨人”——这个在早前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中一举成名的机器人。观众们不仅为其萌态可掬的外表和流畅的行走姿态所倾倒,更对其身上的独特服装赞不绝口。这些服装出自北京科技职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团队之手,由该专业负责人马淑燕老师领衔设计。
8月14日,世界机器人运动会开幕式上,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的机器人以三四岁孩童般的灵动形象惊艳亮相,上演了一场科技与时尚的完美融合时装秀。这些机器人身上的服装打破了科技产品给人的传统冰冷印象,让科技变得触手可及、温暖人心。
马淑燕老师在接到为“0306小巨人”设计服装的任务时,首先面临的是机器人特殊身形带来的挑战。不同于人类,机器人的躯干呈长方体,没有肩颈曲线,关节活动角度固定,且需预留维修和充电接口。马淑燕老师将“0306小巨人”想象成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孩童,力求设计出既萌又体现科技时尚感的服装。
为了克服机器人特殊结构带来的设计难题,马淑燕团队对机器人进行了详尽的身体数据测量,并记录了每个关节的最大活动幅度、机身凸起部件位置等细节。然而,最初按照人类童装版型制作的样衣在机器人身上效果并不理想,要么紧绷得无法活动,要么松垮得满是褶皱。为此,团队放弃了平面裁剪,转而采用立体裁剪工艺,先在机器人模型上覆盖白色坯布,用大头针固定出大致轮廓,再依据关节活动轨迹调整布料松紧度。
在立体裁剪完成基础版型后,团队并未止步,而是引入了服装CAD技术与3D虚拟试衣系统,以数字化手段提升机器人服装的精准度与效率。他们先将立体裁剪得到的坯布版型拆解为平面裁片,通过专业扫描设备获取裁片的轮廓数据,再导入服装CAD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确保每片布料的尺寸都与机器人机身完美匹配。
腿部设计同样匠心独运。考虑到工程师需要频繁拆卸机器人腿部零件进行调试,团队创新性地在裤腿两侧采用了长达30厘米的宽幅魔术贴,这一设计不仅大大缩短了穿脱时间,还能根据机器人腿部厚度微调松紧,确保外观平整。单是一条“书童裤”,团队就用了22片不同尺寸的布料拼接而成,每片布料的缝合角度都经过反复测算,只为贴合机器人的非圆润躯干。
马淑燕老师在设计之初便明确,每一套机器人服装都应是一个文化故事的载体。为打造“古代书童”造型,团队运用了非遗京绣元素,在深蓝色面料上绣制了书卷、祥云纹样,精致非凡。而“哪吒”与“悟空”造型则是在经典神话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改编,“太空宝宝”造型的设计灵感则源自中国空间站,既体现了校园特色,又传递出探索宇宙的科技梦想。
“0306小巨人”背着的卡通书包看似装饰,实则是可拆卸的电池盒,这一设计既实用又巧妙。马淑燕老师表示,好的设计不仅要好看,更要好用,要让文化与功能在科技产品上实现完美融合。
马淑燕老师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自2009年起在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工作。她始终注重将实战经验转化为教学案例,指导学生把握市场需求,提升实践能力。她秉持“在活动中成长”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项目和各类竞赛,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次机器人服装设计项目也成为了艺术设计学院的一堂实战教学课,让学生全程参与,从方案设计到版型设计、虚拟试穿再到工艺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亲身体验。
如今,“0306小巨人”的“天线宝宝”与“太空宝宝”造型已成功申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相关文创产品也深受观众喜爱。马淑燕老师带领团队积极探索机器人服装设计领域,致力于开辟新的就业途径。她认为,给机器人穿衣服看似是小事,实则是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大探索,也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