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安阳蔚蓝的天空下,一项前所未有的创新正在上演:一架无人机利用5G-A通感一体技术,将急需的血液迅速送达,将原本需要40分钟的陆路运输时间大幅缩短至10分钟。而在深圳大学的校园里,AI技术正悄然改变着日常运维,自动巡检系统替代了人工,使得音视频检测效率提升了三倍。更令人称奇的是,一款名为麻薯Mochi的AI萌宠,在温馨的卧室里用它那软糯的语言,为疲惫的主人带去心灵上的慰藉。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创新应用,实则都源自同一家企业——中兴通讯。
中兴通讯,作为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的领军者,正加速迈入AI时代。根据其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715.5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运营商、政企、消费者三大业务板块分别贡献了49.0%、26.9%、24.1%的营收份额,归母净利润为50.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1.0亿元。
中兴通讯此番业绩的亮眼表现,与其战略转型密不可分。上半年,公司第二曲线业务营收实现了近100%的惊人增长。通过加速AI与ICT的融合,中兴通讯已经建立起一条完整的AI产业链,涵盖了从底层芯片、智算服务器、AiCube一体机等基础设施,到情感陪伴机器人、工业质检、电力调度、港口管理等多样化应用,实现了AI产业的全面覆盖。
随着5G-A技术及6G的逐步商用,AI应用的落地将获得更为强大的网络支持。中兴通讯在此领域正积极布局,从超节点芯片、低空经济平台,到超过20000家的合作伙伴和创新的“三位一体”生态模式,中兴通讯正以“成为网络连接和智能算力的领导者”为战略愿景,携手产业各方共同挖掘连接与算力带来的巨大价值。
中兴通讯的技术优势在业绩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营收规模已经逼近国际通讯行业的龙头企业,差距缩小至仅5%。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公司战略转型和业务结构优化的结果。过去,中兴通讯高度依赖运营商网络业务,而如今,公司已形成了运营商网络、政企、消费者三大业务板块均衡发展的健康格局。
在运营商网络业务方面,尽管面临国内5G投资下降的挑战,但通过智算项目的拓展和5G-A技术的布局,营收降幅已持续收窄。政企业务则成为拉动整体增长的核心引擎,上半年收入达到192.5亿元,同比暴增109.9%。消费者业务同样表现出色,实现营收172.4亿元,同比增长7.6%,全品类AI终端的布局为公司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中兴通讯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也堪称大手笔。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126.6亿元,占营收比例约18%,自2019年以来累计研发投入已近1300亿元,强度位居A股千亿公司前列。在专利储备方面,中兴通讯同样表现出色,全球专利申请超过9.4万件,累计授权超过5万件,其中AI领域专利近5500件,芯片领域专利超5700件,累计授权超3700件,为公司的业务增长筑起了坚实的技术壁垒。
在AI领域,中兴通讯的布局同样全面而深入。公司以“All in AI,AI for All”为战略主张,一方面与国内头部互联网和行业公司扩大合作规模,另一方面抓住中资企业出海及海外本地客户建设数据中心、服务器等算力基础设施的机遇。上半年,以算力、终端产品为代表的第二曲线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近100%,占总营收比重超过35%,服务器及存储营收同比增长超200%,其中AI服务器营收占比达到55%。
中兴通讯通过构建从底层芯片到顶层应用的完整生态,显著降低了AI的部署与使用门槛,将算力从稀缺资源转化为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普惠服务。目前,中兴微作为公司的芯片核心平台,已围绕“计算、数据、交换”形成自研AI芯片矩阵,并在硬件层面推出了AiCube智算一体机、576口800GE框式交换机等产品,为医疗、工业等实时性场景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
中兴通讯的算力解决方案已深入18个垂直行业,打造了超过100个标杆项目。在医疗领域,公司与河北移动合作推出的肿瘤AI诊断系统,实现了分钟级病理分析,准确率超过95%;在工业场景,南京滨江工厂通过智能排产大模型将排程周期从12小时压缩至1.5小时,工艺文档生成效率提升10倍;在政务治理中,助力江宁“一网统管”系统实现治理效能提升60%。
中兴通讯还推出了星云大模型,并基于强大的模型能力,将AI技术覆盖到消费终端、家庭场景与行业应用。毛绒AI宠物Mochi、努比亚游戏手机搭载的AI助手Demi、二合一云笔电与5G自由屏等创新产品,都是中兴通讯在AI领域探索的结晶。在家庭场景中,中兴通讯通过网络、算力、智能屏与机器人的协同配合,构建了完整的“感知-计算-交互-执行”闭环,让智能家居从概念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