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首席技术官周靖人宣布了一系列围绕大模型和AI云的技术革新。其中,通义大模型家族迎来“七连发”,在模型智能水平、Agent工具调用、Coding能力、深度推理及多模态交互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大会焦点。
此次发布的核心成果是阿里通义旗舰模型Qwen3-Max的正式亮相。据官方披露,该模型性能已超越GPT5、Claude Opus 4等国际顶尖模型,跻身全球前三。Qwen3-Max分为指令(Instruct)和推理(Thinking)两大版本,其预览版在Chatbot Arena排行榜中位列第三,正式版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作为通义千问家族中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基础模型,Qwen3-Max预训练数据量达36T tokens,参数规模超万亿,尤其在编程(Coding)和Agent工具调用方面表现突出。
在开源生态建设上,阿里通义持续领跑全球。截至目前,通义已开源300余个模型,覆盖“全尺寸”(从轻量级到超大规模)和“全模态”(包括大语言模型、编程、图像、语音、视频等),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衍生模型达17万个。在企业级市场,超100万家客户接入通义大模型,沙利文2025年上半年报告显示,阿里通义在中国企业级大模型调用市场中占比第一。
阿里云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同样引人注目。通过软硬全栈协同优化,阿里云已构建以通义为核心的操作系统和以AI云为核心的下一代计算机架构。过去一年,其AI算力增长超5倍,AI存力增长4倍以上。大会现场,全面升级的AI基础设施首次亮相,展示了从底层芯片、超节点服务器、高性能网络、分布式存储、智算集群,到人工智能平台、模型训练推理服务的全栈技术能力。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会上宣布,阿里云将升级全栈AI体系,覆盖从大模型到基础设施的技术更新。他指出,AI时代大模型将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而超级AI云则是下一代计算机的核心形态。吴泳铭认为,超级AI云的构建需要超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全栈技术积累,未来全球可能仅存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阿里云计划持续加大投入,迎接超级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目前,阿里云运营着中国规模最大、全球领先的AI基础设施和云计算网络,覆盖全球29个地域的90个可用区。第三方机构Omdia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AI云市场中,阿里云占比35.8%,超过第二至第四名总和;在已采用生成式AI的财富中国500强企业中,超53%选择阿里云,渗透率位居第一。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将投入3800亿元用于云和AI基础设施建设,总额超过过去十年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