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美的智能体工厂引领AI时代工业智能新标杆

   时间:2025-08-31 15:35:13 来源:新浪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AIGC技术浪潮的推动下,具身智能与AI智能体等前沿理念迅速崛起,正逐步重塑生产力的面貌,并对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在这场技术革命中,科技巨头们纷纷布局,探索不同的发展路径。

微软、亚马逊及阿里巴巴等互联网领军企业,聚焦于构建AI基础设施,为广大企业提供“AI+云”一体化服务及便捷的开发环境。而在大模型领域,企业们不断钻研,力求打造出具备多任务处理能力、能有效减少错误输出的综合性AI Agent。与此同时,在科技制造板块,美的集团迈出了关键步伐,率先将AI智能体引入工业生产的核心环节,为技术落地开辟了新路径。

近日,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在湖北荆州正式建成,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球产业界的广泛关注。这座专属于美的洗衣机的工厂,荣获了WRCA“世界卓越的首个多场景覆盖的智能体工厂”权威认证。其核心目标,在于探索工业生产的新逻辑,开启制造业智能化的全新模式。

美的集团的创新之处在于,打破了AI智能体仅用于企业内部管理以实现降本增效的传统观念,证明了该技术在工业生产场景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智能体从虚拟的数字场景引入实体生产车间,深度融入生产力的核心环节,这一创新方向,精准响应并实践了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战略。

当“美的工厂大脑”统筹调度14大类智能体、数千台工业智能终端实现协同作业时,我们所见证的,不仅是单一工厂的智能化升级,更是中国智造为全球工业转型提供的标杆案例,为AI时代的生产力变革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进美的智能体工厂,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世界。其中,人形机器人美罗(MIRO)尤为引人注目。这款由美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设计并生产的人形机器人,身高1.9米,体重68公斤,拥有16个自由度的机械臂和融合了重型AGV技术的轮足式底盘,既保证了移动时的速度和稳定性,又能灵活适应工厂复杂的环境,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正式迈入智能制造的核心领域。

作为美的智能体工厂注塑车间的“车间主任”,美罗的一天十分充实。从早上“醒来”开始,它便进行巡检工作。在前往注塑车间的途中,美罗发现A1区域的灯光过于明亮,于是向微电网Agent发送“调暗灯光”的指令,暗自为工厂节省了电费。同时,它还发现3号机器发出异响,立即向工程师发送消息请求排查,有效降低了潜在的生产风险。

工程师佩戴着美的AI眼镜1号来到机器前,开始了高效的检修工作。AI眼镜1号内置高精度相机、动态视频捕捉系统和HUD,工程师在检修过程中,能以第一视角获得维修智能导航和实时数字化的指示。同时,眼镜实时采集和分析数据,识别关键动作的合规性,一旦出现操作错误,会及时弹出正确的指引,确保流程的100%标准化。

在注塑车间,美罗轻松搬起9公斤的洗衣机后桶部件,放置到3D质检工站进行检测。质检工站不仅配备了美的自研的0.1毫米精度3D相机与AI视觉检测系统,质检数据还会实时同步给品质智能体,生成首检工单闭环。只有当系统确认部件合格后,美罗才会返回取件。

81台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在注塑车间有条不紊地工作,主要负责配送,实现了注塑物流的全流程无人化。每台AMR都通过AI技术实现智能调度,遇到人或物体障碍时,能灵活绕行,表现出极高的智能水平。

除了注塑车间,美的智能体工厂的其他区域也能看到机器人忙碌的身影。例如,驻守在实验室的玉兔机器人,主要负责洗衣机的一系列功能测试,包括是否发生异常位移、漏水等情况,确保产品性能达到最佳状态。玉兔机器人虽然个子不高,但工作能力毫不逊色,是一台“会思考、能决策、懂协同”的巡检机器人。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备受瞩目的库卡iico易可协作机器人,正在总装岗位上打螺丝。它拥有多关节6个自由度,可实现±0.03mm的定位精度,搭配AI视觉算法,能精准识别和定位干衣机后盖的螺丝孔位并进行锁付。它还能胜任分拣、组装、搬运、2DAI检测、码垛等多项任务。在混流生产不同洗衣机型号时,它们能即时识别并自动更新打螺丝的程序。

当一天的工作结束,忙碌的机器人们不禁好奇:是谁在幕后统筹全局,指挥着车间的每一次协同与调度?带着这份好奇,它们循着指令来到荆州工厂的智能品质集控中心,终于见到了掌控全局的“神秘客”——核心大脑“M博”。

至此,美的智能体工厂的完整架构清晰展现:以AI工厂大脑(融合多智能体协同能力)为中枢,以智能体构建面向任务的神经网络,以具身终端(各类执行机器人)为触手,三者联动构成了这座标杆工厂的核心运转模式,也为AI赋能工业生产的落地形态提供了明确参照。

在AIGC时代,美的集团用“AI Agent Inside”的理念,打造了中国智造的新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工厂AI大脑替代了传统的不会思考的信息物理系统(CPS);AI智能体则替代了单一编程的自动化机器人,使其具备实时感知、动态优化、高效执行和持续进化的能力,覆盖从能源、生产到物流的一切环节。

美的集团AI研究院院长徐翼介绍,AI大脑的迭代速度与场景的丰富度密切相关:场景越多元,AI大脑的进化就越快,其决策精度与判断能力也会随之持续增强,最终形成高效的正向循环。

在大模型领域,美的采取“开放合作+产业定制”的双轮策略:一方面与互联网大厂广泛联动,将DeepSeek、Qwen等高性能大模型深度融入工业场景;另一方面依托集团沉淀的庞大工业数据资产,对模型进行针对性优化,形成适配制造业需求的定制化能力。目前,每日30亿工业数据为AI大脑“M bot”及各类工业智能体的高效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与算法支撑。

同时,美的在自主技术层面实现关键突破,将Agent-to-Agent(A2A)通信架构深度植入工厂大脑,构建起融合分布式计算、多智能体协同与大模型增强决策的一体化技术体系。依托这一架构,智能体工厂具备多重核心能力:既能通过工业微调模型精准完成故障根因分析与工艺参数优化,又可支持边缘轻量模型与云端大模型的高效协同推理。这些能力支持其如同人类般灵活高效地柔性化作业,让混线生产的精准度与效率得到双重提升。

生产环节的品质管控水平也得到有效提升,最终传导至消费端,让消费者能够选购到性能更卓越、品控更严苛的美的家电产品。

美的智能体工厂解决方案已实现14类智能体、38个核心生产业务场景的全面覆盖,包括具身智能体、DMS智能体、品质智能体、工艺智能体等。这些智能体各司其职又协同联动,在工厂生产全流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以品质智能体为例,其底层依托美的自研的VOP七步分析法,基于AutoGen框架搭建技术架构。依托DeepSeek大模型完成自动任务推理与流程编排,联动Qwen大模型实现工具调用,再结合自研的0.1毫米高精度3D相机与AI视觉检测系统,构建起“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验证”的完整品质管理闭环,大幅提升品控精准度与效率。

工艺智能体则应用Qwen2-72B大模型,可自动解读新机型的物料清单与历史工序数据,生成对应的ESOP(作业指导书)。相较于传统人工编制方式,经实践验证,单本作业指导书平均提效1小时,提效超90%,为美的工艺优化与工艺预算编制提供有力支撑。

工厂内机器人的实操细节,已展现出具身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核心价值。其他无“实体形态”的智能体,在工厂大脑的统筹调度下同样发挥关键作用,全面承接品控管理、作业指导、采购协同、个性化维保策略自动生成等重要任务。这些智能体具备极强的场景适配性:在C端,能高效支撑家电产品生产;在B端,更深度赋能美的集团To B业务,成为践行绿色工业理念的重要载体。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