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人形机器人竞技的舞台上,灵活的机器人以惊人的速度冲向终点,观众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与此同时,在美的荆州洗衣机工厂的生产线上,这些“智能同事”正忙得不亦乐乎:“美罗”机器人正精准地搬运洗衣机部件,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在车间内高效穿梭,而“玉兔”机器人则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每一台洗衣机的运行状态。这一切,都在工厂集控中心的大屏上得到了实时的展现,由“工厂大脑”统一调度。
近日,美的荆州洗衣机工厂荣获了WRCA(世界纪录认证机构)颁发的“全球首个多场景覆盖的智能体工厂”认证。这一荣誉不仅是对美的在智能制造领域创新的认可,更是对其数智化转型成果的肯定。
走进这座工厂,数智化变革的气息扑面而来。在注塑车间,人形机器人“美罗”以其七自由度仿生臂,轻松搬运起9公斤重的洗衣机后桶。完成搬运任务后,它无需人工指令,自动切换到安全巡检模式。与此同时,由多台AMR机器人组成的物流矩阵,在“工厂大脑”的精准指挥下,灵活穿梭于车间的各个角落,确保物料搬运的及时与准确。
在洗衣机的检测环节,“玉兔”机器人的引入同样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逐台检测洗衣机面板的运行状态,不仅将单轮巡检时间缩短至半小时,频次翻倍,还大大降低了误检和漏检率。更重要的是,“玉兔”具备自主决策能力,能够自动启动下一项测试,实现全程无人化巡检。
“工厂大脑”作为这座智能体工厂的神经中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采用高可用、高可扩展的分布式多智能体架构,通过Agent-to-Agent(A2A)通信实现智能体自治协同。同时,集成工业大模型推理引擎,进一步增强智能决策能力。每天,30亿条工业数据如潮水般涌入“工厂大脑”,为其决策能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
美的荆州洗衣机工厂的这场数智化变革,并非一蹴而就。回忆起项目启动时的场景,美的集团相关负责人仍记忆犹新。面对场景选择、“工厂大脑”切入点以及所需资源等一系列问题,团队只能边讨论边规划,边推翻边迭代。对美的这样的制造业巨头而言,从0到1搭建智能体工厂的难度,远不止于技术层面。意识的转变、生产模式和制造范式的接受,以及自身定位和角色的调整,都是必须跨越的障碍。
然而,美的敢于“革自己的命”。早在13年前,美的集团就启动了“632工程”,旨在通过软件驱动业务和科技一致性变革,构建统一的经营管理体系。这一举措为美的后续的智能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美的更是将AIGC确定为集团“四大战略”主轴之一。在集团战略的指引下,荆州洗衣机工厂开启了向智能体工厂的转型之路。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美的组建了一支跨部门协作的专项团队。这支团队不仅包括了深耕生产一线、熟悉工厂实际运营的荆州工厂本土团队,还汇聚了专注数字化领域、具备技术落地经验的EDP专家,以及来自美的内部的研发骨干力量。从工厂规划、实验室检验到工厂落地,在三方力量的协同下,荆州工厂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了“焕新”。
数智化转型为美的带来了显著的业绩增长。在美的集团发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中,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23亿元和26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7%和25%。其中,智能家居业务收入1672亿元,同比增长13.3%;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20.8%至645亿元。B端业务表现尤为强劲,以机器人与自动化、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为代表的三大板块,构成了美的的第二增长曲线。
未来,智能体工厂将作为链接C端产品力与B端解决方案能力的核心载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智能化生产将为C端产品提供品质保障,推动品牌高端化进程;另一方面,其孵化的智能物流、工业机器人、AI质检等成熟解决方案,可对外输出支撑B端业务,形成双向驱动的业绩增长新路径。美的正加速将“智能体工厂解决方案”复制至集团内部,并向外部工业企业开放赋能,助力更多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