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产业在近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多家相关概念股在9月2日实现了股价的显著上涨,包括秦川机床、拓普集团、埃夫特、五洲新春、中大力德和巨能股份等。
资本市场的这一系列积极反应,似乎预示着人形机器人行业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智元入主上纬新材,宇树科技启动IPO辅导,这些动作无疑为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增添了更多想象空间。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在国内市场,智元、宇树、优必选和傅利叶等企业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量产。其中,智元在上海临港的工厂月产能已突破千台,而宇树则计划在2025年内量产超过5000台人形机器人。在国际市场上,特斯拉计划生产1万台Optimus,1X Technologies预计量产数千台,而Figure AI更是雄心勃勃,计划在未来四年内量产10万台。
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在2025年7月之前,人形机器人的订单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机构以及零售市场。然而,7月之后,两大订单的签订标志着商业化拐点的到来。智元和宇树共同中标了中国移动的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合同金额高达1.24亿元,这是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的首笔亿元大单。随后,优必选也成功中标了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9051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这些大订单的密集落地,总额超过2亿元,远远超过了此前行业全年的订单规模,打破了资本市场对于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能力的质疑。这也直接推动了人形机器人板块在股市上的爆发。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涉足这一领域。目前,人形机器人的玩家主要分为四大类别:机器人新势力、工业和服务机器人跨界转型势力、科技大厂势力以及新能源车企势力。这四大势力之间已经形成了竞争格局,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
在机器人新势力中,宇树科技无疑是一个耀眼的明星。自2016年成立以来,宇树科技在短短几年内便成为了机器狗领域的佼佼者,全球机器狗销售占比高达70%。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宇树科技迅速切入人形机器人市场,并相继发布了多款产品。在2025年的央视春晚上,宇树的H1机器人更是高调亮相,赢得了广泛的关注。
除了宇树科技外,华为作为科技大厂势力的代表,也正式宣布介入机器人产业。华为在AI芯片、操作系统和大模型等方面的技术实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这使得市场对华为在机器人AI决策和通用大模型等方面的突破充满了期待。华为的这些技术优势也成为了A股市场炒作华为机器人概念的核心逻辑之一。
在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中,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占据了70%的成本。其中,丝杠作为核心零部件之一,具有技术壁垒高、国产化率低和玩家少等特点。因此,丝杠领域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会。近年来,双林股份、五洲新春和贝斯特等上市公司纷纷宣布介入丝杠研发,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些公司也成为了A股机器人板块爆炒的焦点之一。
具备执行器总成能力的供应商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执行器总成相当于将电机、丝杠、力矩传感器和轴承等零部件集于一身,再整体供应给下游机器人厂商。这种一级供应商的角色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因此,具备执行器总成能力的供应商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也将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对于想要在人形机器人零部件领域取得成功的供应商来说,深度绑定下游核心本体厂商和保持原有业务的持续增长是两大关键支撑点。只有与未来潜在的头部厂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并确保自身业务的持续增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