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展现出了鲜明的分化趋势。头部自主品牌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劲表现和海外市场的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巩固了市场领先地位。与此同时,部分合资品牌因转型迟缓而面临业绩下滑,对其母公司的财务表现造成了拖累。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3家A/H股整车上市公司中,近七成的企业实现了盈利。其中,比亚迪以超过3700亿元的营业收入和155.1亿元的净利润,稳居行业榜首,成为唯一一家营收突破3000亿元、净利润超百亿元的车企。紧随其后的是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尽管三者的净利润增速存在显著差异,但技术迭代速度和新能源布局深度已成为影响业绩的关键因素。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高端化和海外市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比亚迪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领头羊,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3.03%,海外市场销量更是激增132%。尽管二季度国内市场销量有所下滑,但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依然亮眼,预计全年海外销量将突破80万辆。
吉利汽车同样表现出色,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7%,净利润达到92.9亿元。吉利的新能源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首次超过50%,高端化战略也初见成效。领克、极氪等品牌销量占比持续提升,带动了单车均价的上涨和利润结构的优化。
赛力斯则成为上半年盈利改善最显著的车企之一,净利润同比增长81.03%。这主要得益于华为的深度赋能和高端车型的持续放量。问界M9和M8等高端车型的热销,推动了赛力斯综合毛利率的提升和单车利润空间的扩大。
相比之下,合资品牌的市场表现则显得黯淡无光。广汽集团上半年净利润亏损25.4亿元,同比下降267.39%。旗下主力合资车企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的销量表现不佳,新能源业务发展也明显失速。上汽集团和东风集团虽然实现了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却出现下滑。合资品牌和高端车型的表现疲软,成为制约这些车企盈利增长的主要因素。
然而,并非所有车企都陷入了困境。商用车企在上半年普遍表现乐观,出口需求旺盛和政策红利成为业绩增长的双重引擎。福田汽车和宇通客车等商用车企凭借在海外市场的出色表现和国内政策的支持,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重增长。
福田汽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3.7亿元,同比增长26.7%;归母净利润7.8亿元,同比增长87.57%。宇通客车虽然营收略有下降,但净利润却显著增长15.64%。这得益于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有效措施以及出口市场的稳定增长。
总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格局。自主品牌凭借在新能源、高端化和海外市场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而合资品牌则因转型迟缓而面临挑战。商用车企则凭借出口需求旺盛和政策红利的双重驱动,实现了业绩的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