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酒店迷你吧的吐槽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事情的起因是,网友小高在某国际连锁酒店入住期间,半夜口渴随手从迷你吧拿了一瓶可乐,喝完才发现价格竟然高达35元一瓶,直呼“这是我喝过最贵的可乐”。
小高的经历并非个例,许多网友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遭遇酒店迷你吧“高价刺客”的经历。有人表示,退房时看到账单上的迷你吧消费,血压瞬间飙升;还有人调侃称,迷你吧简直就是“隐形富豪”的制造地,一瓶超市卖3元的可乐,在这里竟然能翻倍卖出。
曾经,迷你吧作为酒店的“标配”,是提升房费溢价的神器。然而,如今它似乎成了部分酒店最尴尬的摆设。网友们除了吐槽迷你吧价格高昂、不提示收费外,还纷纷表示酒店配得感太高,既想维护品牌形象,又不舍得投入成本。
一位网友吐槽道:“一千块一晚的酒店,迷你吧中仅配了2瓶纯水乐矿泉水,单瓶价格甚至不足1.5元,让人心理落差极大。”这种“自我感动”式的配备,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那么,为何曾经备受欢迎的迷你吧,如今却成了众矢之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主要与消费者习惯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有关。
一方面,随着便利店和外卖业务的快速发展,消费者获取食品的便捷性大大提高,迷你吧的地理优势被大大削弱。现在,消费者只需打开手机APP,就能轻松订购到各种饮品和零食,而且价格远低于迷你吧。因此,迷你吧的高价策略自然难以吸引消费者。
另一方面,现代消费者更加注重消费体验。他们愿意为设计感、社交媒体上的点赞和独特的经历买单,而不是为了一包标价离谱的薯片而买单。然而,许多酒店的迷你吧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交易式体验上,缺乏创新和差异化。
面对这一困境,部分酒店已经开始尝试对迷你吧进行改造和升级。一些酒店将迷你吧打造成“品牌的体验触点”,提供免费饮品和特色小吃,以此吸引消费者。还有酒店将本地文化融入到迷你吧当中,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饮品和零食,让消费者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氛围。
还有一些酒店利用科技手段对迷你吧进行改造,通过扫码下单、机器人送货等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和消费体验。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扭转了消费者对迷你吧的刻板印象,还为酒店带来了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