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蒙牛2025年中报解析:轻装上阵,深化“一体两翼”战略促内生增长

   时间:2025-09-04 10:56:12 来源:雷达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蒙牛乳业近期发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15.67亿元,同比下降6.95%,期内利润为21.54亿元,同比下降14.93%。蒙牛乳业总裁高飞对此表示,由于奶价波动,导致现代牧业等联营公司出现了5.4亿元的账面浮亏。然而,若剔除该部分影响,蒙牛的归母净利润与去年同期持平。

深入分析蒙牛的业绩报告,可以发现公司通过一系列减费降本和技术提升的措施,使得经营业绩的“含金量”有了显著提升。期内,公司的毛利率同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至41.7%,经营利润率也同比上升了1.5个百分点至8.5%。

蒙牛去年8月提出的“一体两翼”经营战略,在今年上半年得到了全面推进。蒙牛持续强化其六大核心乳品业务,推动品类结构多元化,同时加速“两翼”业务的发展。在营养健康领域,蒙牛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进展,国际化业务收入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海外市场的覆盖广度和深度均有所提升,为蒙牛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蒙牛乳业经营利润率的提升,得益于公司管理层的战略调整。去年8月,新任总裁高飞在业绩说明会上强调,各业务要回归到“创造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上来,实现稳健经营、提质增效,并保持高质量发展。从2024年的财报反馈来看,蒙牛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经营利润率同比大幅提升至8.2%,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创出历史最高水平。

蒙牛经营利润率提高的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原奶成本的下降降低了生产成本。其次,蒙牛不同品类盈利能力的改善以及品类结构的优化,如低温、鲜奶、奶酪、奶粉等板块的经营能力和经营利润率均有显著提升。运营效率的提升和严格的控费措施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受行业供需周期影响,自2022年以来,原奶价格总体下行,2024年9月份以后甚至跌破3.2元/千克大关。

在行业“供应过剩”的背景下,蒙牛的主要产品盈利能力进一步改善。除冰淇淋业务有所下滑外,液态奶、奶酪和其他业务的收入均较2023年有所提高。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新任管理层对蒙牛乳业的改革已经取得成效,目前蒙牛在低温、白奶、奶酪等领域具有显著的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和粉丝优势。

在控费方面,蒙牛乳业也取得了显著成果。2024年,蒙牛乳业的销售及经销费用为230.93亿元,相比2023年减少了8.3%;行政费用为42.29亿元,同比下降了10.8%。今年上半年,销售及经销费用为116.14亿元,同比减少8.4%;行政费用为19.47亿元,同比仅微增0.31%。

蒙牛乳业还积极甩掉包袱,以轻装上阵。贝拉米是蒙牛在2019年以约71.4亿元人民币收购的澳洲婴幼儿奶粉品牌,由于收购价格溢价较高,给蒙牛带来了57.93亿元的商誉。然而,贝拉米并未能实现预期收益,导致了商誉连续减值。在2024年财报中,蒙牛对贝拉米确认了商誉减值亏损和无形资产减值亏损,几乎将贝拉米此前并购产生的“业绩包袱”清理完毕。

蒙牛对现代牧业也进行了商誉减值和资产减值拨备。出于提高奶源自给率的考量,蒙牛在2013年和2017年分别收购了现代牧业26.92%和16.7%的股权,成为其单一大股东。然而,受原奶供需关系失衡、产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现代牧业业绩遭遇冲击。2024年,现代牧业录得商誉减值亏损5.99亿元及其他额外减值亏损,导致蒙牛相应录得应占该联营公司亏损8.27亿元。

蒙牛甩“包袱”的动作不止于此。今年8月18日,新西兰乳企a2宣布以约12亿元人民币收购蒙牛旗下子公司雅士利国际在新西兰的工厂。蒙牛方面表示,这是公司近两年来主动管控资本性支出、评估低效资产、调整优化资产组合的管理动作之一。

在“一体两翼”战略下,蒙牛在乳业核心业务上做强做优,同时积极打造创新业务和国际化业务,向“大健康”和“世界牛”加速迈进。在常温液奶市场,蒙牛进行了产品和渠道结构优化;在低温市场,全面布局营养、功能、美味增长型细分赛道;鲜奶板块持续强化“鲜能力”优势;冰淇淋业务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铺市加快结构升级;国内奶粉业务以研发驱动推动细分赛道发展;奶酪板块已完成业务整合,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针对创新业务,蒙牛在“营养健康平台”上长线布局乳品精深加工业务,旨在将原奶“吃干榨尽”。目前,蒙牛针对运动市场的开拓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其推出的专业运动营养品牌“迈胜”在运动人群中飞速发展。在国际化业务方面,蒙牛以东南亚为桥头堡,主要开拓东南亚和澳洲市场,海外业务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