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的全面公布,保险资金通过私募基金进行的投资布局逐渐浮出水面。数据显示,由保险公司设立的私募基金在资本市场上的活跃度显著提升,其中,鸿鹄基金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的数据统计,截至目前,鸿鹄基金已悄然跻身于至少7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行列,其二期、三期项目亦相继现身市场,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系列动作不仅展示了保险资金作为重要机构投资者的实力,也反映出其在政策支持和利率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正通过私募基金加大对二级市场股票的投资力度。
保险资金设立私募证券基金,主要投资于二级市场股票并长期持有,这是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具体实践。首批试点项目于2023年10月获批,由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共同发起设立的鸿鹄基金一期,总规模达到500亿元。该基金于2024年3月正式启动投资,并在今年3月初完成了全部投资落地。新华保险在最新半年报中披露,鸿鹄基金一期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03亿元,净利润9.68亿元,业绩表现亮眼。
鸿鹄基金二期、三期也加速推进。二期总规模200亿元,由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各出资100亿元认购;三期总规模400亿元,分为两只产品,分别由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及多家中小险企出资认购。新华资产总经理陈一江透露,截至年中,鸿鹄基金一期已完成建仓并取得良好收益,二期基本完成建仓,三期进展顺利。
鸿鹄基金的投资策略聚焦于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这些公司通常治理良好、经营稳健、股息稳定且流动性较好。从持仓情况来看,鸿鹄基金一期今年上半年继续增持伊利股份、陕西煤业和中国电信,目前位列这些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同时,鸿鹄基金二期、三期也相继现身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中国石化和大秦铁路等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被鸿鹄基金青睐的上市公司不仅股息率较高,市值也相当可观。例如,截至9月4日,伊利股份、陕西煤业、中国电信等公司的最新12个月股息率均超过4%,市值最小的大秦铁路也超过千亿元。这些高股息率、大体量的上市公司成为鸿鹄基金的重要投资标的。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推进不仅为资本市场引入了中长期增量资金,增强了市场稳定性,还有助于引导保险资金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领域。2025年以来,第二批、第三批试点项目相继获批,试点金额合计达到2220亿元。截至目前,已有7家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获批成立,这些公司将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表示,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有助于缓解险企偿付压力与会计波动约束,推动“长钱长投”机制深化。同时,这将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增强市场稳定性,并实现险资增值与市场稳健发展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