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计划在未来三十年内建成一座可供长期驻留的月球基地,届时来自全球的宇航员将有机会在月球开展长期科研与生活。由于月球环境与地球截然不同,资源极度稀缺,每一份物资都需精打细算。其中,宇航员的尿液因其多重利用价值,被列为关键战略资源之一。
尿液的回收利用首先体现在水资源提取上。人体尿液中水分占比高达91%至96%,通过先进的净化技术,这些水分可被转化为安全饮用水。这一技术不仅解决了宇航员的饮水需求,还大幅减少了从地球运输水资源的成本。例如,欧洲航天局已开展相关实验,验证了尿液净化系统的可行性,为月球基地的水循环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除了水分,尿液中的尿素也展现出独特价值。欧洲科学家发现,将尿素与模拟月球土壤混合后,可生成一种类似混凝土的地质聚合物。这种材料在地球上已被用于制造环保型水泥,其耐高温、防火的特性还使其成为制作涂料、粘合剂甚至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理想原料。由于月球土壤与地球岩石成分相近,科学家通过调整地球物质的元素比例,成功合成了“人造月球土”,为实验提供了关键材料。
在月球基地建设中,地质聚合物将发挥重要作用。宇航员可直接利用自身尿液与月球土壤混合,制造建筑材料,用于构建居住舱、降落平台等设施。这一方案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还实现了资源的就地利用,符合可持续探索的理念。尿液中含有的无机化合物还可作为肥料,支持月球上种植食物的计划,进一步减少对地球补给的依赖。
尽管尿液利用前景广阔,但其产量仍需考量。为此,科学家制定了备用方案——直接开发月球水资源。初步探测显示,月球两极地区存在水冰,但具体成分尚未明确。分析指出,月球水可能含有汞、硫化氢等有毒物质,需经过净化处理才能使用。因此,第二次登月任务将重点分析月球水成分,评估其开发潜力。若条件允许,月球水将成为尿液回收系统的重要补充,为长期驻留提供更稳定的资源保障。
目前,NASA正与全球科研机构合作,推进尿液回收、地质聚合物制造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同时,月球水探测任务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随着技术的突破,人类在月球建立自给自足生态系统的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这一进程不仅将推动深空探索,也为地球资源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