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工作流程。近日,迈维云平台宣布完成重大技术升级,其AI科研助手"小维博士"正式进化为集知识问答、调研报告生成与智能绘图于一体的全流程科研伙伴,标志着科研AI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型解决方案的跨越式发展。
此次升级的核心突破在于构建了"双轨响应机制"。当用户提出代谢组、转录组等专业问题时,系统优先调用迈维十年积累的组学知识库进行精准匹配;若问题超出知识范围,则自动激活DeepSeek-R1推理大模型进行深度推演。这种"知识库+大模型"的协同模式,使问题解决满意度从92%提升至95%,累计服务科研团队已突破6000个。以"植物广靶定性等级界定标准"为例,新系统不仅能给出标准条文,还能结合实验数据提供操作建议,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闭环。
在科研准备阶段,SciMaster调研报告生成功能成为研究者的"智能导航仪"。用户输入"表观遗传学""CNS期刊""2023-2025"等关键词后,系统可在3分钟内完成千篇文献的智能筛选与结构化呈现。某高校团队使用该功能进行课题预研时发现,原本需要两周的文献梳理工作被压缩至2小时,且生成的热点图谱准确指出了尚未被充分研究的调控通路,为开题设计提供了关键依据。
绘图环节的革新更具颠覆性。PlotMaster突破性实现了"自然语言到成图"的一键转换,用户输入"绘制PCA图,主成分1解释度40%,主成分2解释度25%,样本点按处理组着色"后,系统自动完成数据提取、代码生成与图形渲染。对比测试显示,其输出结果与专业工具完全一致,但耗时仅为传统方式的1/5。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交互改图功能——当研究者要求"将第三组样本点改为三角形"时,系统能在5秒内完成修改并重新渲染,彻底解决了代码调试的痛点。
针对科研读图难题,平台开发的QVQ视觉大模型展现出独特价值。上传某篇《Nature》论文中的热图后,系统不仅能识别出基因表达量的聚类模式,还能解释"红色区域代表上调基因,与免疫应答通路显著相关"等深层生物学意义。某研究所博士生反馈:"这个功能让我在组会上首次看懂了师兄的复杂图表,讨论效率明显提升。"
技术实现层面,迈维团队对DeepSeek-V3大模型进行了深度微调,构建了涵盖50万组学实验的垂直领域数据集。通过工程化部署,确保了绘图任务在私有云环境中的稳定执行,避免了网络波动导致的中断问题。实测数据显示,其指令遵循度达98.7%,显著高于通用大模型的82.3%。
这场升级正在引发科研范式的变革。某课题组负责人表示:"现在我们的日常是'提问-生成报告-绘图-修改'的无缝衔接,研究人员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验设计而非工具操作中。"随着AI在数据分析、结果解读等场景的持续渗透,一个"AI+多组学"的智慧科研生态正在形成,让复杂数据讲述清晰科研故事的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