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凭借AI定制芯片业务再创佳绩,其最新财报显示,2025财年第三财季营收达159.52亿美元,同比增长22%,超出此前158亿美元的指引;调整后净利润达107.02亿美元,同比增幅达30.15%。其中AI相关业务表现尤为突出,当季收入52亿美元,同比增长63%,高于51亿美元的预期值。受此推动,公司股价在次日盘中一度上涨超14%。
与英伟达主攻GPU通用计算芯片不同,博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为云服务厂商定制ASIC专用芯片。这类芯片针对特定AI推理场景设计,能够深度适配云厂商的业务需求,因此受到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的青睐。行业分析师指出,GPU与ASIC并非替代关系,而是通过差异化定位共同服务于AI基础设施发展。
博通首席执行官陈福阳在业绩会上透露,第三财季营收创新高主要得益于定制AI加速器、网络设备及VMware业务的强劲增长。他预计第四财季AI半导体收入将达62亿美元,实现连续11个季度增长,全年营收指引上调至174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近期获得一份价值100亿美元的XPU芯片订单,虽未证实客户身份,但市场猜测可能来自OpenAI。
ASIC芯片市场的繁荣并非博通独享。半导体厂商Marvell同期发布的财报显示,其2026财年第二财季营收20.06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中数据中心业务收入14.91亿美元,同比增幅达69%。定制化XPU芯片及光电互连产品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行业研究机构TrendForce分析,AI训练阶段对GPU的依赖度较高,英伟达凭借CUDA生态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推理阶段,ASIC芯片因能效比优势更具竞争力。北美四大云厂商均已布局自研ASIC,例如meta的社群算法优化芯片、谷歌的搜索引擎强化芯片等。该机构预测,随着AI应用场景扩展,推理市场规模将超过训练市场。
面对ASIC市场的崛起,英伟达已启动应对策略。今年5月推出的NVLink Fusion平台,允许云厂商将自定义ASIC与英伟达GPU机架整合,构建百万级GPU集群。联发科、Marvell等厂商成为首批生态合作伙伴。AMD也在业绩会上明确表示,将同步推进ASIC芯片业务发展。
国内市场呈现类似竞争格局。GPU领域聚集了海光信息、摩尔线程等企业,ASIC赛道则有华为海思、寒武纪及百度昆仑芯、阿里平头哥等参与者。DIGITIMES分析师陈辰妃指出,2023-2028年高端云端AI加速器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方面,GPU为50%,ASIC达52%,预计2028年前ASIC出货量将超过G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