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的第四届东吴国际人道论坛上,人工智能技术(AI)在人道领域的应用成为焦点议题。与会专家指出,中国红十字会已在应急救援、灾害援助等场景中开展AI技术实践,为全球人道行动提供了创新范式。
本届论坛以"AI时代的人道行动:连接与韧性"为核心主题,吸引了来自国际人道组织的代表及学术界人士。讨论重点涵盖AI技术如何优化国际救援协作机制、中国在灾害响应中运用智能技术的实践经验,以及技术进步对人道伦理准则带来的新考验。与会者普遍认为,AI正在重构人类应对危机的传统模式。
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何维在论坛期间提出,将推动建立"全球AI人道技术共享平台",通过技术普惠帮助更多脆弱群体。他强调,该平台旨在打破技术壁垒,促进国际人道组织间的数据共享与能力共建,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救援体系。这一倡议得到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主席凯特·福布斯的积极回应,她指出AI技术已显著提升人类预测灾害、实施救援及灾后重建的效率。
据现场披露,中国红十字会开发的智能灾害预警系统已覆盖全国多个省份,通过整合气象数据、地理信息及历史灾情记录,可提前72小时预测极端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在去年华北洪灾救援中,该系统协助救援队精准定位受困群众,将传统搜救效率提升了40%。
论坛主办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与苏州大学透露,未来将深化AI技术在人道领域的研发合作,重点突破多语言智能翻译、无人救援设备等关键技术。为期两天的会议期间,参会代表还就制定AI人道应用国际标准、建立技术伦理审查机制等议题达成多项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