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智能化与新能源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长安汽车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淀与创新实力,正逐步构建起一套涵盖多领域的核心技术体系。其中,“天枢智能”技术平台作为核心支撑,正推动着车辆在感知、决策与执行层面实现全面突破。
“天枢智能”的核心优势体现在“眼明、脑灵、腿快”三大维度。通过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的高精度识别,结合自主开发的视觉语言行动模型(VLA),车辆实现了多模态感知的深度融合。在决策层面,车辆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数据积累持续优化智能化表现。而在执行端,分布式电驱四轮独立控制技术显著提升了车辆的动态稳定性,有效降低了湿滑路面行驶及爆胎风险。
该技术平台围绕驾驶辅助、座舱交互与底盘控制三大领域,构建了62项关键核心技术,覆盖96个功能场景。以安全驾驶为例,在“黑夜+远光灯+行人横穿”的极端场景下,“天枢智能”搭载的黑夜逆光AEB技术可穿透眩光干扰,比人类驾驶员提前2秒触发制动,大幅降低事故风险。
座舱系统的创新同样引人注目。通过模块化设计,座舱被拆分为四大子系统:搭载立体环绕音响的“天枢·音响”、集成HDR显示与采样技术的“天枢·显示”、构建人车家生态的“天枢·智联”小管家,以及应用健康材料并具备生命体征监测功能的“天枢·健康”。这些子系统共同打造了沉浸式、智能化的驾乘体验。
底盘技术的突破则进一步强化了车辆的安全性与操控性。行业首发的轮胎全状态监控功能可实时感知胎压、温度等参数,而弹性波AI识别技术则能精准检测磕碰引发的电池过热风险。动态扭矩管理、横摆矢量控制等技术使车辆打滑幅度降低超60%,横风稳定系统可抵御十级侧风,分布式电驱系统更在225km/h极速下实现爆胎不失稳。
尽管“天枢智能”技术尚未大规模应用于量产车型,但长安汽车已通过“香格里拉”新能源计划、“北斗天枢”智能化计划及“海纳百川”全球化计划,构建起覆盖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三大新能源品牌的完整布局。其2.4万人的研发团队规模,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前沿领域,长安汽车正加速布局机器人与低空出行赛道。根据规划,人形汽车机器人将于2028年实现量产,并逐步向家庭服务机器人领域延伸;首款载人飞行汽车产品计划于2026年发布,2028年完成量产交付。这些举措标志着长安汽车正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科技出行服务商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