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夕,桃李面包因一则月饼广告文案陷入舆论漩涡。这则发布于电梯媒体的广告以“五仁月饼”为切入点,声称“五仁不好吃是因为你还没饱尝生活的毒打”,并推出“蛋月烧”新品等待“有故事的人下单”。该文案迅速在社交平台发酵,引发消费者对“爹味说教”营销方式的强烈反感,公司不得不紧急下架相关产品并公开道歉。
据公司官方声明,该广告语由内部团队共创,经管理层最终拍板决定,初衷是希望通过情感共鸣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然而,在就业压力加剧的背景下,“毒打论”的表述被解读为对年轻群体的冒犯。尽管公司迅速删除争议内容,并在电商平台下架涉事五仁馅“蛋月烧”月饼,但截至目前,其天猫旗舰店仅保留山楂、红枣等口味产品,销售量约2000余单。
这场风波背后,折射出桃李面包更深层的经营困境。作为以短保面包为核心业务的“东北面包大王”,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3.55%至26.11亿元,归母净利润骤降29.7%至2.04亿元。分区域看,东北大本营市场收入减少10.25%,华北、华东等六大区域均出现双位数下滑。面包及糕点业务作为收入支柱,毛利率从2020年的29.88%持续压缩至22.89%,创下历史新低。
产品创新乏力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尽管2020年首次推出月饼产品线,2024年又尝试“蛋月烧”融合蛋糕工艺,但市场反应平淡。数据显示,公司研发费用连续两年大幅缩减,2024年支出2296.84万元,同比下降31.84%,今年上半年再降30.81%。在健康饮食趋势下,公司对低糖、高纤维等需求响应迟缓,导致核心业务竞争力持续弱化。
渠道变革同样带来挑战。传统商超优势被即时零售等新兴模式削弱,公司产能利用率长期低迷。截至今年6月,全国24个生产基地总产能22.59万吨,实际使用率仅63.04%。在建的上海3万吨、佛山6.9万吨项目,进一步加剧产能闲置风险。这种背景下,管理层对资金使用的分歧浮出水面——今年5月,董事长吴学亮在追加2亿元银行授信的议案中投出反对票,直言现有额度足以支撑运营。
这家始于1995年丹东小作坊的企业,正经历家族治理的微妙调整。创始人吴志刚退休后,次子吴学群担任总经理,三子吴学亮出任董事长,长子吴学东曾短暂参与决策但于今年退出。3月,实控人由吴志刚夫妇与三子变更为四人共同持股,总比例达56.36%。5月,吴志刚向两子转让部分股权后,吴学群以24.99%持股成为第一大股东,但兄弟间在战略决策上的分歧已初现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