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广东李氏五兄弟押注锂电回收,身价超60亿,二次冲刺港股IPO能否破局?

   时间:2025-09-09 05:36:0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广东茂名李氏五兄弟创办的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以二次冲刺港交所的姿态引发市场关注。这家从有色金属冶炼转型锂电池回收的企业,在行业风口与经营困境的双重压力下,试图通过资本市场破局。

李森、李鑫、李炎、李汪、李尧五兄弟自1995年从茂名信宜南下肇庆创业,历经有色金属冶炼、硫酸镍生产等阶段,最终在2014年通过江西睿达新能源切入动力电池回收赛道。彼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尚未爆发,但李森团队已预判到退役电池回收的市场潜力,在江西宜春投入6亿元布局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为后续转型奠定基础。

行业机遇在2015年后全面显现。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均增速超50%,金晟新能源凭借先发优势快速扩张,2022年更名后吸引中金资本、复星锐正等12亿元融资,估值达120亿元。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其2023年锂电池回收产量位居中国内地市场第二,全球产能产量排名同样位列次席。

但繁荣表象下暗藏危机。招股书显示,2023年起碳酸锂价格从42.69万元/吨暴跌至6.23万元/吨,导致公司存货减值激增。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金晟新能源累计亏损9.58亿元,营业收入从29.05亿元缩水至9.37亿元。现金流压力更为严峻,截至2025年6月末,现金及等价物仅剩3661万元,而短期债务高达18.1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73.3%。

这种困境迫使公司调整资本战略。2024年8月终止A股辅导后,金晟新能源同年12月首度递表港交所未果,如今时隔9个月再次发起冲击。募集资金计划中,赣州生产基地扩建、上游资源拓展和研发人才引进成为重点,试图通过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巩固市场地位。

行业东风确实正在吹起。据预测,全球锂电池回收市场将以44.8%的复合增长率扩张,2030年处理规模达1430万吨。驱动因素来自两方面:一是动力电池5-7年有效寿命临近,2025年起中国将迎来报废高峰;二是消费电子电池退役量持续增加,2024年占比已达44.8%。

金晟新能源已构建覆盖三元锂、磷酸铁锂等主流体系的回收网络,在肇庆、宜春、赣州布局三大基地,年处理能力达10万吨退役三元电池和4万吨磷酸铁锂电池。但竞争格局愈发激烈,宁德时代投资的邦普循环已在宜昌投建370亿元项目,2024年废旧电池处理量达12.87万吨,天齐锂业、比亚迪等巨头也纷纷加码。

面对强敌环伺,金晟新能源的突围路径尚不清晰。公司虽具备产能规模优势,但在技术研发、客户结构等方面与头部企业存在差距。此次IPO若能成功,或将为其赢得宝贵的转型窗口期;若融资受阻,现金流危机可能进一步恶化。这场关乎企业存亡的资本博弈,正随着港股递表进入关键阶段。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