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有记录以来9月月食达990次!古人精准记录、月食类型分布等冷知识来啦​

   时间:2025-09-09 05:38:47 来源:上观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一场罕见的月全食现象引发公众广泛关注,月球在夜空中被染成独特的红色,成为社交媒体热议的焦点。此次月全食是我国全境可完整观测的特殊天象,下一次同等规模的观测机会需等待三年,而明年三月仅东北、山东半岛及东部沿海地区可全程目睹。

月全食的壮丽景象背后,隐藏着丰富的科学规律与历史积淀。据NASA公布的统计数据,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3000年的五千年间,地球共经历12064次月食,平均每年至少发生两次。其中,月全食因地球本影完全遮蔽月球而显得尤为罕见,占比仅28.84%,半影月食则以36.29%的比例成为发生频率最高的类型。

从时间分布看,月食现象在各月份的分布相对均衡。数据显示,三月以1028次成为月食最高发月份,二月则以936次居末。今年九月发生的月全食尤为珍贵,因该时段月全食发生次数本就稀少,此次观测被视为难得的天文机遇。历史上,公元318年曾出现持续超106分钟的月全食,为近五千年之最;而2018年的月全食则以102分57秒成为21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同类事件。

我国古代对月食的观测与记录可追溯至数千年前。据学者研究,明末以前共存590次月食记载,其中约四分之一存在交叉重复。《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集》收录的738条记录中,经考证133条标注具体时刻的记录与实际天象吻合率达92.5%。明代《神宗实录》对万历十五年月食的记载尤为精准,详细记录了时间、颜色及星宿位置,与现代天文计算结果高度一致。

古人对月食成因的探索同样值得称道。东汉科学家张衡在《灵宪》中提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的理论,明确指出当地球遮挡太阳光时,月球因失去光照而呈现“光尽”状态,这一解释与现代科学认知不谋而合。月食分为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三种类型,其发生取决于月球进入地球阴影区域的范围:完全进入本影为月全食,部分进入为月偏食,仅进入半影则为半影月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