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5个多月的筹备与内测,小红书终于在9月1日正式向娱乐直播公会敞开大门。这一动作,让原本以“种草”社区闻名的平台,在娱乐直播赛道掀起新一轮波澜。
早在今年4月,小红书就已悄然启动人才招募与内测邀请,首期仅开放50家公会名额。消息一出,行业目光迅速聚焦。毕竟,作为内容领域的“种草”标杆,小红书此次大举进军娱乐直播,被不少公会视为难得的机遇。尤其是网传最高可达81%的分成比例,更是让众多机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不过,在一片看好声中,也有公会选择冷静观望。小红书是否真的做好准备?在竞争激烈的娱乐直播赛道,它又凭什么脱颖而出?
小红书进军娱乐直播,首当其冲的“武器”便是诱人的分成政策。早期流传的细则显示,平台为公会设计了一套多层叠加的激励体系,涵盖基础分成、主播开播任务、主播内容任务、公会流水任务以及新主播任务等多个环节。
其中,基础分成与抖音持平,达到50%。在此基础上,公会及主播可通过完成不同任务叠加额外分成。例如,满足开播要求可获得2%-6%的开播任务奖励;内容质量达标能拿到3%-7%的内容任务奖励;公会流水达标还可享受2%-8%的流水任务奖励。尤为关键的是,针对新主播,入驻前3个月额外给予10%分成。这意味着,公会最高可获得81%的综合分成比例。
参与内测的公会反馈,这一分成政策并非“画饼”。“分成门槛不算高,我们这种中等规模的公会,能拿到60%以上;一些主播资源强、流水达标的头部公会,拿满81%也并非不可能。”
8月1日,小红书对政策进行微调。与之前相比,公会流水任务及考核标准有所变化。其中,公会月总有效流水大于等于50万区间的分成从5%调整为4%;大于等于100万区间的分成由8%调整为7%。
尽管高流水等级的激励略有下调,但平台同步降低了公会运营的时长压力。小红书将开播有效时长、开播考核标准适当放宽,第二档、第三档月有效开播时长分别变为80小时、90小时,原政策为85小时和100小时。
政策还向公会释放利好,新增“主播家薯流水任务”,分成最高可达10%。该任务预计9月份上线,考核主播家薯人数的增长率和维持率,达标者对应能拿到家薯流水的5%、8%、10%分成。若叠加此前的基础分成与各类任务奖励,公会最高分成比例有望达到90%,进一步放大了收益空间。
除了分成政策,小红书自身的用户基础也为娱播业务加分不少。从规模来看,平台月活跃用户已达3亿,日活跃用户约1.2亿,庞大的流量池为直播提供了潜在观众。从价值来看,平台70%的用户为高价值女性群体,消费意愿与付费潜力较强,这对于公会吸引付费用户、提升直播流水是重要优势。
然而,小红书靠高分成政策和庞大用户基数吸引公会关注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内在挑战。作为娱乐直播赛道的“新人”,平台在流量规则、内容适配、运营体系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这些也成为公会观望的核心原因。
流量方面,据网传,部分公会表示小红书娱播目前有流量推荐,直播和视频笔记都有冷启动推荐,最少持续两个月。但众妙娱乐公会负责人却坦言:“对于流量分配的具体细则并不清楚,目前体感一般。”而平台也未公开详细的流量分配规则,这种不确定性让公会在运营规划和投入上趋于谨慎。
内容适配上,小红书独特的社区生态给娱播内容带来挑战。众妙娱乐公会负责人表示:“小红书上有笔记帖子考核任务,虽然可以把其他平台的短视频运营换成笔记运营,但还需要做本地化适配。”这是因为小红书的笔记流量逻辑与抖音、快手差异显著。抖音、快手侧重“短平快的流量爆发”,而小红书更看重“内容深度与社区共鸣”,这意味着公会不能简单照搬其他平台的运营经验,这种“适配成本”带来了额外的运营压力。坚果文化负责人就表示,目前看好赛道,但因精力有限,仍处于观望状态。
运营层面,小红书70%的核心用户是女性,这一群体的付费潜力虽强,但她们究竟偏好什么样的娱乐直播内容仍处于“探索期”。
从生态成熟度来看,小红书娱播目前缺乏差异化特色。抖音靠“流量大、变现快”吸引追求短期收益的公会,快手靠“强私域、高复购”留住注重长期运营的机构,而小红书目前能拿出手的只有“高分成”,但这一优势很容易被其他平台跟进模仿,难以形成长期竞争力。若不能尽快结合“种草社区”基因打造特色,比如推出“直播 + 好物试用”“娱乐互动 + 生活技巧”等融合型内容,很难在激烈赛道中形成记忆点。
更棘手的是UGC(用户生产内容)与PGC(专业生产内容)的生态矛盾。长期以来,小红书始终强调UGC属性,2024年9月更是提出“个体视频创作者”概念,宣称要打造“个体创作者首选平台”,核心是鼓励普通用户自发分享真实内容,维持社区“原生态”。但此次大规模引入公会,本质是依赖PGC模式快速扩充主播池,两者存在天然冲突。公会主播更追求流量与收益,内容可能偏向商业化、娱乐化,与平台UGC调性未必契合;若平台为保护UGC生态限制公会流量,又会削弱对公会的吸引力。
此前已有用户反馈,刷到娱乐直播推荐时,会觉得“和小红书原本的种草内容格格不入”,甚至产生“广告感”。这种社区氛围的割裂,是小红书推进娱播业务的隐性挑战。如何在引入专业力量的同时守住社区核心调性,避免用户因体验变差而流失,目前平台尚未给出明确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