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深夜,中国资产在美股市场掀起狂潮,纳斯达克指数创下历史新高之际,中概股板块集体爆发,其中以科技媒体领域代表36氪(KRKR)的表现最为惊人。这只被称为"中国科技媒体第一股"的个股,盘中六度触发熔断机制,最高涨幅达307.63%,最终以92.75%的涨幅收于10.10美元,总市值定格在1990万美元。
交易数据显示,该股当日熔断轨迹堪称魔幻:首次触发时涨幅47%,第二次达83%,第三次突破112%。在第六次熔断瞬间,成交额飙升至4347万美元,创下近年个股单日交易纪录。值得注意的是,若按不复权价格计算,当日盘中价已突破公司2019年上市以来的历史峰值,但前复权价格显示这仅是长期低迷后的反弹。
美股市场的熔断机制在此次异动中扮演关键角色。根据美国证监会规定,个股熔断针对单只证券设置价格波动阈值,当股价偏离前五分钟均价达5%、10%或20%时,将触发15秒冷静期,若未能回归区间则暂停交易五分钟。36氪的暴涨行情,正是触发此类保护机制的典型案例。
这种极端波动背后暗藏风险。以8月13日上市的加密货币交易所Bullish(BLSH)为例,该股首日暴涨200%后持续下挫,至9月5日已跌破发行价50%。市场分析师指出,36氪虽与Bullish存在行业差异,但其基本面尚未出现实质性改善——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总营收同比下降32%至2.31亿元,净亏损扩大至1.41亿元,三大业务板块广告、增值服务、订阅收入分别下滑24%、51%和49%。
这家由80后创始人刘成城于2010年创立的科技媒体,早年凭借翻译海外科技资讯积累原始用户,2014年拓展共享办公业务"氪空间",2015年上线股权投资平台。转折点出现在2016年,70后媒体人冯大刚的加入带来深刻变革。这位拥有经济学学士与新闻学硕士背景的资深从业者,曾任职《经济观察家》和经纬创投,其主导的深氪报道团队显著提升了内容竞争力。
股权结构显示,冯大刚目前持有17.2%股份为第一大股东,创始人刘成城持股6.39%,蚂蚁金服以16.1%位列第二。这种管理层控股模式在科技媒体领域颇为罕见,但并未阻止公司业绩持续承压——自2019年上市以来,仅2022年实现盈利,其余年份均告亏损。
市场观察人士认为,36氪此次暴涨更多反映资金对超跌小盘股的投机热情,而非基本面改善。在广告预算收缩、企业服务需求放缓的背景下,这家曾经的科技媒体标杆如何突破增长瓶颈,将成为决定其股价能否维持的关键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