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升温,国内乘用车行业营收规模呈现显著增长,但利润分配失衡问题愈发突出。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纳入监测的18家A股及H股上市乘用车企业合计实现营收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16%,其中66.67%的企业实现营收正增长。然而同期行业净利润总额为260.08亿元,同比下降9.18%,反映出车企盈利压力持续加剧。
行业营收格局呈现明显分化特征。18家车企营收中位数达325.64亿元,同比增幅33.75%,远超平均数14.16%的增速,揭示出头部企业稳健增长与腰部企业快速扩张并存的特征。零跑汽车以174.15%的营收增速领跑行业,上半年交付量达22.17万辆,同比增长155.7%,整车及备件销售、碳积分交易等多元化收入成为主要增长极。北汽蓝谷则凭借极狐品牌198.06%的销量增长,实现营收95.17亿元,同比增速达154.38%。
比亚迪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上半年实现营收3712.81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贡献3025.06亿元收入,同比增长32.49%。中汽协数据显示,该公司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7%,较上年同期增加2.2个百分点。但与营收增长形成反差的是,其净利润同比增幅收窄至13.79%,反映出规模扩张与利润增长的失衡。
利润分配的"马太效应"持续加剧。18家车企净利润中位数仅0.65亿元,同比骤降89.11%,而平均数降幅为9.18%,表明头部企业攫取了行业近八成利润。比亚迪以151.11亿元净利润位居榜首,但增速明显低于营收增幅;江铃汽车则出现营收微增0.96%而净利润下降18.17%的倒挂现象。这种分化在中小车企中更为显著,广汽集团净利润由盈转亏至-25.38亿元,乘用车产品毛利率跌至-6.86%。
部分企业通过战略调整实现盈利突破。赛力斯净利润同比增长81.03%至29.42亿元,毛利率从24.55%提升至28.84%,主要得益于成本优化与产品结构升级。零跑汽车更实现从亏损22.12亿元到盈利3303万元的逆转,毛利率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14.1%。但行业整体仍面临严峻挑战,海马汽车直言面临供应商议价能力弱、供应链不稳定、海外市场风险三重压力。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已连续6个月超过50%,8月单月渗透率突破55%。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持续压缩。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反内卷"政策逐步落地和产品结构优化,行业利润水平有望改善。当前车企正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市场拓展等多维度策略,应对这场关乎生存发展的行业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