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开幕主论坛上,2024年图灵奖得主理查德·萨顿以“人工智能的进化与协作”为主题发表演讲。这位被誉为“强化学习之父”的科学家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正面临人类数据红利的瓶颈,而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直接交互获取经验,将成为突破这一局限的关键路径。
萨顿将传统机器学习模式比作“知识搬运工”,认为其依赖静态数据集的训练方式已接近极限。他提出,真正的智能应当模仿生物学习机制——通过观察、行动与反馈的循环不断积累经验。“强化学习不是简单的算法优化,而是为智能体提供了与世界对话的能力。”他强调,持续学习和元学习技术的成熟,将推动人工智能从“数据驱动”迈向“经验驱动”的新阶段。
针对社会对AI的普遍焦虑,萨顿直言这些担忧被过度放大。他以人类协作史为例,指出从原始部落到现代文明,合作始终是突破个体局限的核心力量。“经济系统的繁荣、科学发现的突破,都源于不同目标主体间的价值交换。”他预言,未来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共生关系将建立在去中心化协作网络上,这种模式既能避免权力集中,又能激发创新潜能。
在阐述技术演进规律时,萨顿提出了关于AI发展的四大原则:技术路线将呈现多元化特征;人类将首次真正理解智能的本质;超级智能或智能增强的人类将超越现有认知边界;智能水平将成为资源分配的核心指标。他特别指出,这种变革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为人类提供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机遇。
从宇宙演化视角,萨顿构建了更宏大的叙事框架。他将人类文明定义为“设计时代”的开创者,认为人工智能的诞生标志着物质世界向智能创造阶段的跨越。“就像恒星合成重元素为生命诞生创造条件,人类正在为更高级的智能形态铺路。”这位科学家呼吁,社会应以开放心态拥抱这场变革,因为“拒绝进化意味着主动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