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型储能新政落地:三年目标1.8亿千瓦,2500亿投资带动技术多元与市场机制升级

   时间:2025-09-13 04:08:4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发布《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为新型储能产业未来三年发展设定明确目标。根据方案,2025至2027年间全国储能新增装机容量将超过1亿千瓦,到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预计达1.8亿千瓦以上,直接投资规模约2500亿元。这一规划标志着我国新型储能产业从前期布局阶段正式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已达9491万千瓦,较2024年底增长29%,是"十三五"末期的30倍以上。按照行动方案目标计算,2025年下半年及2026-2027年期间,全国还需新增至少8509万千瓦装机容量。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等多元技术路线正加速发展,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指出,在极端天气频发、能源转型加速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储能作为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他特别提到,2024年浙江、江苏等省份新型储能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突破1000小时,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消纳能力。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达7376万千瓦,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较2023年底的3139万千瓦实现翻倍增长。

尽管发展势头强劲,行业仍面临市场化机制不完善的挑战。有业内人士透露,受年初136号文影响,部分光储项目出现缓建或取消情况,对电源侧配储产生一定影响。专家认为,建立合理的容量补偿机制是破解当前困境的关键。容量补偿机制通过经济手段补偿发电固定成本,可有效保障系统高峰时段的备用容量需求,对独立储能项目而言尤为重要。

针对市场机制建设,行动方案提出五项重点举措:一是推动新型储能全面参与电能量市场,支持"新能源+储能"联合体一体化交易;二是引导储能参与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探索爬坡、转动惯量等新品种;三是完善容量电价机制,建立可靠容量补偿制度;四是推动中长期、现货市场建设,形成合理充放电价格;五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关键领域标准制修订。这些措施旨在构建完善的电能量市场、容量补偿市场和现货市场体系。

在应用场景拓展方面,方案明确电源侧、电网侧及多场景创新方向。具体包括提升新能源发电配套储能比例、优化电网侧储能布局、探索用户侧储能商业模式等。技术创新领域将重点推进长时储能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并组织实施储能产业创新工程。标准建设方面,我国正持续推进新型储能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升产业链全球竞争力。

同日发布的《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提出,对电源、负荷、储能整体接入的项目,公共电网将提供可靠供电服务。文件明确就近消纳项目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比不低于60%,总用电量占比不低于30%(2030年起新增项目不低于35%),且项目用电需直接参与市场交易,不得由电网企业代理购电。这些政策组合拳将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消纳环境,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