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泰达汽车论坛高层峰会上,东风汽车集团副总工程师、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兼研发总院院长杨彦鼎,以“稳步夯实新能源技术 加快突破智能化技术 构建核心技术新生态”为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的技术变革,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为中国品牌全球化突破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杨彦鼎强调,人工智能已成为汽车产业“换道超车”的关键驱动力。通过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三大核心要素,人工智能正在重构产业价值逻辑。竞争维度从传统硬件参数比拼,升级为算法迭代速度与数据闭环能力的体系化竞争。产品定义从机械性能导向转向全链条用户服务,研发模式从经验驱动转向大数据闭环驱动的智能开发,研发效率显著提升。
据杨彦鼎分析,当前汽车消费呈现三大趋势:安全与舒适需求持续升级,场景化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人车关系向伙伴化演进。数据显示,近三年驾乘舒适性用户关注度上升40%,系统可靠性关注度从28.7%增至35%,主动安全关注度稳定在33%。新能源汽车用户日均车内停留时间从2020年的72分钟增至2025年的134分钟,推动汽车向“第三生活空间”转型。智能座舱领域,40%的用户将多模态交互视为核心指标,拟人化车载智能体加速人车关系向情境理解、服务闭环方向演进。
杨彦鼎透露,东风正推动AI能力向汽车具身智能体跃升,打造数据驱动、可自主进化、承载智能移动生活空间的全新产品。公司构建“一核双机双元”智能化体系:“一核”为企业级大模型,“双机”为天元架构OS,“双元”为天元智驾和天元座舱。在AI基座建设方面,东风突破多模态认知和智能体调度技术,通过研产供销服全链路智能化场景,将人工智能产品定义精准度提升50%。
在固态电池领域,东风取得重大突破。针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瓶颈、安全风险和低温性能痛点,公司研发基于氧化物和聚合物的新型复合电解质固态电池。通过优化正负极和电解质配方,电池内部阻抗降低超30%,充电速率显著提升。实验数据显示,循环寿命达1200次,-20℃以下容量保持率超89%,170℃热箱安全实验远超液态三元电池130℃的标准。目前已在武汉建立固液混合态350瓦时/公斤中试基地,计划2026年实现整车1000公里全电续航,彻底解决里程焦虑问题。
针对单车智能感知盲区和极端场景应对不足的问题,杨彦鼎提出车路云星一体化解决方案。该体系通过车端多雷达感知与路侧终端超数据感知结合,弥补单车感知短板;开发云端协同调度平台,实现实时交通态势分析和风险预警。东风已在武汉、襄阳、十堰落地智慧港口出行物流场景,实现匝道预警、绿波通行等十项功能。同时,公司联合行业制定相关标准,推动多品牌、跨城市数据协同,解决海量数据实时分析和隐私安全等难点。
杨彦鼎表示,东风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根本,构建系统性创新体系,推动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向具身智能体迈进。通过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和车路云星一体化生态建设,中国汽车产业正在AI与新能源双重驱动下,开启具身智能体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