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嘉的山区道路上,一辆辆绿色无人快递车正自如穿行,无需司机驾驶,便能精准识别路况,平稳驶过省道、村道,甚至能自如穿行隧道、与来往车辆交会。这些“科技新兵”的出现,不仅让当地村民感受到了智能物流的便捷,更标志着永嘉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目前,永嘉已投入5辆无人快递车,覆盖岩头、枫林、鹤盛三镇的16个村庄,日均投递量达3000余件。快递员只需按下“发车”键,车辆便会以20至25公里的时速,按预设路线自动完成配送和揽收任务。鹤盛镇蓬溪村村民郑秀娅感慨:“以前取快递得跑镇上,现在直接送到家门口,太方便了!”
为何无人车会选择在路况复杂的山区“上岗”?温州九德识越智能科技项目负责人郑开解释,山区道路的复杂性为无人车提供了绝佳的测试场景。“在这里,车辆能遇到更多极端路况,帮助我们完善安全运行方案。如果能在山区顺利运行,其他路况自然不在话下。”
然而,山区投用无人车并非易事。当前,全国尚无统一的无人车管理办法,各地标准不一,不少城市出于安全考虑限制无人车进入。此前,全省也无山区开放无人车路权的先例。去年11月,在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智能交通网联与车联网永嘉论坛上,温州“九识”负责人陈志豪提出了相关诉求。永嘉迅速响应,召集各部门研究全国20多个地区的无人车管理经验,于今年2月出台意见,明确道路测试和应用的条件、范围、申请流程及管理方式。
永嘉还提出以应用场景为切入点,开放山区无人驾驶路权,打造全国首个山岭重丘环境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高地。这一举措为“九识”无人快递车的上路提供了政策保障。
得知“九识”要开展场景测试,永嘉县岩头镇邮政支局主动抛出橄榄枝。岩头是永嘉山区主要的快递集散中心,邮政寄递事业部岩头营业部负责人谢屈旺坦言:“山区路远,仅10名快递员,人力不足导致配送时效差,难以满足当日达需求。”
双方一拍即合,共同规划了首条岩头镇范围内的行车路线,并初勘道路、采集线路图,详细标注沿途的桥、坡、坎及道路宽窄等路况,制定无人快递车的行驶程序。
实车测试中,无人快递车在狭窄村道会车时遇到了难题。密集来往的电瓶车让车辆“不敢动弹”,一停就是10分钟。郑开和团队成员戴浩铭一路随行,详细记录问题,返程后与技术人员讨论,完善行驶程序。例如,在村口小路交会时减速、避开闹市区和学校交通高峰期、转弯盲区时提高喇叭音量等。
经过多次优化,无人车在测试路段渐入佳境。5月15日,“九识”在永嘉县交通运输局拿到了温州首张“智能网联车辆”示范应用牌照。
岩头线路的成功运行,让山区百姓享受到了智能物流的便利,偏远乡村实现了“县到村一日达”。随后,无人快递车的配送线路向枫林镇、鹤盛镇延伸。但在服务35公里外的边远村落时,又遇到了新问题——山势狭长、隧道多,车辆穿行时容易丢失信号。为此,“九识”通过迭代优化算法,投用了新型无人车,规避了长隧道无信号的状况。
郑开表示,随着配送线路的拓展和车辆技术优化,今年预计在永嘉投用的无人快递车将达到40辆。如今,除了“九识”,“新石器”等车企也纷纷入驻永嘉。位于黄田高速口的车联网孵化基地,已有12家车联网相关企业入驻,8000平方米的办公区可“拎包入住”。
永嘉在布局车联网智能制造产业中,切中了企业急需的应用场景赛道,率先开放山区无人车路权,建设车联网孵化基地,并结合旅游景区、城乡社区、工业园区等多维场景优势,推进全国首个山岭重丘环境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高地建设。这一路径将永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劣势,转化为促进车联网企业发展的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山区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