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罗永浩“硬刚”西贝预制菜争议,预制菜国标将至能否化解信任困局?

   时间:2025-09-15 17:03:4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餐饮行业因预制菜话题掀起新一轮讨论热潮。罗永浩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围绕预制菜定义展开的争论,不仅将西贝推上舆论风口,更折射出消费者对餐饮透明化的强烈诉求。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源于贾国龙公开否认西贝使用预制菜,却因后厨展示的长期保质期食材引发质疑,导致品牌单日营业额骤降百万元。

事件发酵过程中,西贝后厨成为舆论焦点。尽管贾国龙多次强调"西贝100%没有预制菜",但厨师长展示的保质期18个月的速冻茄子、12个月的腌制羊肉串等食材,却让消费者产生强烈质疑。有厨师坦言部分菜品存在跨餐期使用情况,称"煮好的羊排可保存24小时,三餐食用不影响品质",这种表述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现做"承诺的怀疑。

市场监管总局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的通知》成为关键政策依据。该文件明确要求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需明示,虽不具法律效力却获得消费者广泛支持。数据显示,超九成网友支持罗永浩提出的透明化主张,认为"餐馆应明确告知预制菜使用情况,让消费者自主选择"。

行业内部呈现明显分化态势。巴奴毛肚火锅、朱光玉火锅等30余家餐饮品牌负责人公开声援西贝,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更直言"感谢西贝等品牌提供放心就餐场所"。这种行业抱团现象,反映出餐饮企业对标准化生产的共同诉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消费者更关注价格与价值的匹配度,有网友计算某预制红烧肉成本30元可分装5盘,餐厅售价却达58元。

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进程备受关注。当前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即将进入社会征求意见阶段。新标准拟将速冻面点、方便食品等明确排除在预制菜范畴外,并规定不得添加防腐剂。这项被业内视为"预制菜身份证"的制度,或将彻底改变行业生态。有专家指出,标准缺失导致消费者与餐企互不信任,是当前矛盾的核心。

供应链能力成为决定预制菜发展的关键因素。日本萨莉亚通过全球布局的供应链体系,实现人均30元的极致性价比,2024财年亚洲市场贡献其全球30%销售额。国内老乡鸡则采用色标管理系统,用绿、橘、红三色区分现做、半预制、复热菜品,这种透明化运营助其门店突破1600家。反观西贝,其否认预制菜使用的背后,实则涉及品牌定位与成本结构的深层考量。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呈现明显分层。调查显示,62%受访者认可家庭场景使用预制菜,但仅28%接受餐厅以预制菜冒充现做。这种矛盾心理在西贝案例中尤为突出:其96元的客单价在中低线城市引发争议,贾国龙"5%利润"的说法与消费者感知存在落差。有餐饮分析师指出,预制菜本身不是问题,隐瞒使用和价格虚高才是矛盾焦点。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