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15项人形机器人国标加速落地 分级分类标准助力家庭场景应用破局​

   时间:2025-09-16 07:21:04 来源:通信信息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近期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正在加快推进15项人形机器人国家标准研制工作。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后续将重点突破安全规范、驱动技术、数据利用等关键领域的标准制定,通过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这一系列举措被业界视为推动产业规范化的重要里程碑,有望助力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工业领域已成为机器人技术落地的主战场。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中国连续多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2025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突破50%。工信部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已支持46个城市开展技术改造试点,建成230余家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深圳优必选公司的Walker S系列机器人已在汽车制造领域实现突破,其群体智能技术使数十台机器人能协同完成分拣、搬运和精密装配等复杂任务,标志着工业机器人从单机作业向群体智能的跨越。

沈阳新松机器人等企业展示的创新应用进一步印证了产业进步。该公司开发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可在汽车制造中精准安装零部件,在电子制造领域实现微米级操作,其多任务协作能力已能适应不同高度和复杂环境。这些技术突破直接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某电子工厂引入机器人后产品良品率显著提升。

相较于工业场景的标准化环境,家庭应用对机器人提出更高挑战。专家指出,泛化能力是衡量家用机器人智能水平的核心指标,要求设备具备环境感知、自主学习和动态任务规划能力。当前技术虽通过模型优化取得进展,但距离适应千家万户的差异化需求仍有差距。家庭场景中,机器人需应对家具布局变化、成员行为习惯差异等非结构化因素,这对实时决策和应急处理能力构成严峻考验。

现有家用机器人产品功能局限明显。市场主流的扫地机器人常被复杂障碍物困扰,智能音箱的交互能力也仅限于基础查询。消费者期待机器人能承担更多家务,如根据不同情境执行多样化指令,或在复杂环境中自主完成烹饪、护理等任务,这些需求与当前技术能力形成鲜明落差。

产业界正探索工业经验向家用领域的迁移路径。里工实业总裁建议参照汽车自动驾驶分级体系,建立家用机器人能力等级标准,明确初级清洁提醒、中级烹饪护理、高级自主决策等不同层级的性能边界。这种分类方式既能帮助消费者理性选择,也可引导企业精准研发。

标准化建设需同步考虑安全伦理等非技术因素。数据安全方面,需建立加密传输机制防止隐私泄露;法律层面,要明确机器人造成损害时的责任认定规则。物理安全标准要防范运行意外,网络安全需抵御黑客攻击,驱动技术规范则关乎设备效率与稳定性。这些标准的完善将为机器人大规模进入家庭扫清障碍。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