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杨大勇近期成为行业焦点。这位同时掌管长安启源与长安引力两大品牌的负责人,正以独特的双线战略应对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浪潮。面对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逼近50%的市场格局,杨大勇选择了一条"油电并行"的差异化路径。
在新能源赛道,长安启源展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品牌成立两周年即收获30万用户,首款搭载SDA架构的SUV Q07销量突破4万辆。这款将CDC魔毯悬架等高端技术下沉至主流市场的车型,印证了杨大勇"技术民主化"的核心理念。他强调,技术不应是壁垒,而应成为普惠家庭的工具。这种思路在最新推出的A06车型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通过空间重构与数智体验升级,同时满足年轻家庭对轿车优雅与SUV空间的双重需求。
燃油车领域同样暗藏机遇。杨大勇援引数据显示,全国私人充电桩仅1249万个,这意味着大量家庭仍面临充电难题。基于此判断,长安第四代逸动以"真智能、真省油、真可靠"为卖点,通过500bar超高压直喷发动机实现百公里6升以内油耗,配合天枢智能系统达成油电同智体验。这款10万级家轿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燃油车市场坚守品质的典范。
双品牌战略的协同效应源于长安的技术储备体系。无论是启源A06的天枢智能系统,还是逸动的场景魔方功能,均源自"北斗天枢"计划的技术模块库。这种模块化设计既降低研发成本,又能精准匹配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披露的未来十年2000亿元研发投入计划,为这种技术整合提供了坚实支撑,确保新能源与燃油车技术研发同步推进。
在产品定义层面,两个品牌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创新逻辑。启源品牌通过30万用户反馈持续迭代功能,始终围绕家庭出行场景进行技术适配;引力品牌则聚焦燃油车用户痛点,开发出"一箱油跑1000公里"等实用技术。这种"用户导向"而非"技术导向"的策略,帮助长安规避了行业转型期常见的冒进风险。杨大勇预测,未来至少35%的用户仍会选择燃油车,这一判断使长安保持了稳健的发展节奏。
长安的转型实践为行业提供了新思路: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单一赛道的速度,而在于对多元需求的平衡能力。启源品牌锚定新能源智能化未来,引力品牌稳固燃油车基本盘,这种"双轮驱动"模式使长安在产业震荡期依然保持增长韧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民主化实践,长安重新定义了汽车价值——无论是7万元的燃油车还是20万元的新能源车,用户都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实质性提升。这种围绕用户需求重构的产业生态,或许将成为决定企业转型成败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