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OpenAI联合哈佛大学、杜克大学研究团队发布了一份长达63页的报告,题为《人们如何使用ChatGPT》。该研究基于ChatGPT内部对话数据,首次系统梳理了这款AI工具自2022年发布以来的真实使用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ChatGPT周活跃用户已突破7亿,覆盖全球约10%的成年人口,其普及速度远超互联网和智能手机。
用户行为的变化尤为显著。2024年6月,用户日均发送消息4.5亿条;到2025年6月,这一数字激增至26亿条,相当于每秒处理2.9万条消息。性别结构方面,初期男性用户占比达八成,但到2025年中,女性用户比例反超,性别差距基本消失。年龄分布上,26岁以下用户贡献了近半数消息,但各年龄段差距逐渐缩小,中老年群体使用率稳步上升。地域分布显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用户增长率显著高于高收入国家,AI工具的普及呈现明显的“全球下沉”趋势。
研究打破了“ChatGPT主要用于工作”的普遍认知。数据显示,超过70%的对话与工作无关,这一比例在2025年中期升至73%。用户更倾向于将其用于学习、健康、娱乐等生活场景,例如制定运动计划、获取食谱或辅导作业。在工作场景中,写作相关需求占比最高,达40%,但其中三分之二为文本修改而非原创生成,表明ChatGPT更多扮演“润色助手”角色。相比之下,编程需求仅占4.2%,情感陪伴类对话比例更低,仅为2.4%。
从用户意图看,49%的消息属于“询问”类,即寻求信息辅助决策;40%为“执行”类,如生成邮件或表格;仅11%为“表达”类,如陈述情绪。工作场景中,“执行”类消息占比达56%,但高学历群体更倾向使用其获取信息支持,这与知识密集型岗位特征高度吻合。报告将对话内容映射至美国劳工部数据库后发现,近六成工作相关消息集中在信息获取、解释和决策支持领域,凸显ChatGPT作为“第二大脑”的辅助价值。
经济影响同样突出。2024年估算显示,美国用户若放弃使用生成式AI一个月,需补偿平均98美元,全年消费者剩余至少达970亿美元。这一数据表明,ChatGPT的价值已远超工作效率提升,正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与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