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科大讯飞总部,一场聚焦电力交易智能化转型的成果发布会引发行业关注。由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与科大讯飞羚羊公司联合研发的AI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正式亮相,标志着安徽省电力市场迈入"智能决策"新纪元。
来自安徽省能源局、国家能源集团旗下多家省级公司及省属能源企业的代表齐聚发布会现场。与会专家指出,该系统的研发突破了传统电力交易依赖人工经验的局限,通过多维度数据整合与智能算法,构建起覆盖交易全流程的数字化决策体系。
系统核心功能呈现三大创新维度:交易前阶段,通过整合气象数据、电价波动、政策变动等20余类信息源,构建时序预测模型,可提前72小时研判新能源发电出力趋势与用电负荷变化,为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撑;交易执行环节,依托飞星1号超算平台运行的电力交易大模型,能根据市场波动实时生成保守型、稳健型、激进型三类交易策略,将中长期交易盯盘时间压缩40%,绿电交易摘挂牌效率提升35%;交易后评估体系则通过自动化复盘报告,精准定位收益波动根源,形成"交易-复盘-优化"的闭环管理。
技术层面,该系统突破性融合四大基础模型:认知大模型负责信息解析与策略生成,时间序列模型强化趋势预测能力,气象大模型整合18种全球气象数据源,交易策略模型则提供量化决策支持。特别在气象预测方面,系统采用多算法融合技术,通过对比欧洲中心数值模式、美国GFS系统等国际主流气象源,择优输出预测结果,使新能源出力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2%以上。
发布会现场演示环节,技术人员通过模拟交易场景展示系统响应能力:当市场电价出现突发波动时,系统在0.8秒内完成策略调整建议,较传统人工决策提速近20倍。这种"秒级响应"能力,有效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特征与电力市场实时平衡要求的矛盾。
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系统的行业应用具有双重价值:对发电企业而言,可通过精准预测提升交易收益3-5个百分点;对电力市场整体,智能决策体系的普及将促进新能源消纳率提升,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目前系统已在安徽电网完成实测验证,下一步计划向华东地区推广。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此次能源央企与科技企业的跨界合作,创造了"技术+场景"的深度融合范式。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化,AI决策系统将成为市场主体参与竞争的核心装备,推动我国能源交易体系向更高效、更透明的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