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近日启动了新一轮软件召回计划,涉及超过11.6万辆已交付车辆。此次召回通过OTA技术实施,旨在解决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反映出行业对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管的持续收紧。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信息,本次召回分为两个批次:编号S2025M0149I的召回涵盖XMA7000MBEVR2和XMA7000MBEVR2两款车型共98462辆;编号S2025M0150I的召回涉及BJ7000MBEVR2车型18425辆。所有召回车辆均将通过远程升级方式免费更新软件,重点优化辅助驾驶速度控制策略并新增动态车速功能。
此次召回背景与近期密集出台的监管政策密切相关。8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等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企业不得通过OTA方式隐瞒产品缺陷,所有升级必须完成备案并经过充分测试。更早前的9月17日,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特别强调系统需具备驾驶员手部脱离和视线脱离检测功能,并在多次违规后限制系统使用。
小米汽车在回应中表示,本次升级仅针对2025年8月30日前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车型,升级后将显著提升辅助驾驶功能的可靠性。公司创始人雷军通过社交媒体转发召回公告,并特别提醒车主:"请仔细查看相关通知。"截至公告发布当日收盘,小米集团股价微跌0.44%,报56.6港元/股。
这已是小米汽车年内第二次启动召回程序。今年1月,该公司曾因软件授时同步异常问题召回3万辆SU7标准版,该缺陷可能导致智能泊车系统对静态障碍物探测失效。自2024年3月正式上市以来,SU7累计交付量已突破33万辆,两次召回车辆占比达45%。
行业分析指出,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相关安全标准正从推荐性向强制性转变。企业不仅需要提升技术可靠性,更需建立完善的合规管理体系。此次小米汽车的主动召回,既体现了对监管要求的响应,也反映出智能电动车行业在安全与功能平衡方面的持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