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奥伦堡州近日迎来重要航天事件——搭载生物实验样本的“Bion-M”2号卫星返回舱成功着陆。这颗于8月20日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的生物科学实验卫星,在完成30天轨道运行后,将携带的活体生物样本带回地球,为太空生物研究提供关键数据。
据俄方披露,此次实验卫星搭载了75只实验小鼠、约1500只果蝇,以及多种植物和真菌样本。这些生物在距地表370至380公里的高纬度轨道上经历了特殊环境考验,该轨道的宇宙辐射强度较国际空间站所在轨道高出约三分之一,且地磁环境存在显著差异。科学家特别选择这条轨道,旨在系统评估高辐射、强地磁扰动对生物体的影响,为未来载人深空探索积累安全数据。
作为俄罗斯自主研发的生物研究专用航天器,“Bion”系列卫星自2013年首次发射以来持续发挥重要作用。首颗“Bion-M”卫星曾将小鼠、沙鼠、壁虎、蜗牛等动物及植物样本送入太空,开创了多物种联合太空实验的先河。此次“Bion-M”2号任务延续了这一传统,通过更精密的实验设计和更长的在轨时间,深化了对太空环境生物效应的研究。
目前,所有返回的生物样本已被紧急转运至莫斯科实验室,科研团队将开展基因测序、生理指标分析等深度研究。这项持续十年的太空生物研究计划,不仅为理解微重力、辐射等太空因素对生命体的影响提供关键证据,更为人类长期太空驻留的防护措施设计奠定了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