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科大孙玄:AI能耗激增,核聚变或成未来能源“救星”

   时间:2025-09-20 17:40:26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人工智能的终极需求是能源,而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是核聚变。”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孙玄提出这一观点时,台下响起热烈掌声。这位星能玄光的创始人用生动的比喻勾勒出未来图景:当AI成为“地球大脑”,其能耗占比可能从目前的1.5%飙升至20%以上,这场能源革命将倒逼人类突破现有技术边界。

核聚变技术正站在时代转折点上。孙玄展示的数据显示,1克核聚变燃料释放的能量相当于8吨石油,这种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一旦实现商业化,将彻底改变人类文明进程。他特别强调:“这不仅是能源革命,更是人类从地球能源迈向宇宙能源的关键跃迁。”

全球科技巨头已闻风而动。自2020年起,英伟达、谷歌、OpenAI等企业纷纷布局核聚变领域,资本投入呈现指数级增长。美国聚变工业协会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7月,全球核聚变商业公司融资总额达71亿美元,其中89%的企业预计在2030年代末实现并网发电。这场“终极能源”竞赛中,中国科研力量同样表现抢眼,从传统托卡马克装置到新型聚变技术,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

但通往“人造太阳”的道路布满荆棘。孙玄用“笼中困兽”比喻约束上亿度等离子体的技术难题:“就像用无形的手掌控制暴怒的野兽,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当前主流的激光惯性约束与磁约束技术均面临工程建造难题,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耗资超200亿欧元,工期一再延长。

突破或许来自跨学科融合。科学家提出的“磁惯性约束”混合路径,通过结合两种技术优势大幅降低造价。更令人振奋的是,AI技术正在成为破解物理难题的钥匙。孙玄设想:“能否创造像AlphaZero那样自我学习的AI系统?它不需要人类实验数据,仅凭物理规则就能设计出全新聚变装置。”这种设想若能实现,将彻底改变核聚变研发模式。

中国科研团队正在这条新路径上加速奔跑。孙玄透露,国内多家研究院所已取得关键突破,新型聚变装置在等离子体约束时间、能量增益因子等核心指标上不断刷新纪录。这种跨越式发展背后,是AI技术与核物理的深度耦合——机器学习算法正在优化磁场配置,神经网络模型加速着材料研发进程。

当被问及技术突破的时间表时,孙玄保持谨慎乐观:“就像二十年前没人相信深度学习能改变世界,核聚变的突破可能就在某个清晨悄然到来。”他特别指出,中国在超导材料、激光技术等领域的积累,为混合约束路径提供了独特优势,“当硅基智能遇见核聚变之光,人类文明或将迎来真正的跃迁时刻”。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