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SU7年内二次召回,辅助驾驶隐忧下“智驾第一梯队”目标如何实现?

   时间:2025-09-22 00:22:2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智能汽车领域近期再起波澜,小米汽车因辅助驾驶系统安全隐患启动大规模召回计划。此次召回涉及116,887辆SU7标准版车型,生产日期横跨2024年2月至2025年8月,成为年内第二次针对辅助驾驶功能的召回行动。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信息,本次召回源于L2级高速领航辅助驾驶系统在极端场景下的识别缺陷。当系统开启时,可能存在对特殊路况预警不足的情况,若驾驶员未及时介入操作,将增加碰撞风险。小米汽车表示将通过OTA远程升级方式,为召回车辆免费更新软件,重点优化速度控制策略并新增动态车速功能。

此次召回并非孤立事件。今年初,小米已针对30,931辆SU7车型实施过类似召回,当时的问题集中在智能泊车系统的授时同步异常,可能导致静态障碍物探测失效。两次召回均采用OTA技术解决,凸显智能汽车时代软件缺陷处理的特殊性。

行业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召回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4年全国汽车召回总量达1123.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四成,通过OTA方式实施的召回达19次,涉及车辆406.8万辆,同比增长246.8%。这种变化与监管政策完善密不可分,2020年发布的OTA召回监管通知明确要求企业必须履行备案程序。

特斯拉中国年初的召回案例具有参考价值,其针对120万辆电动车的后视摄像头和转向系统问题,同样采用OTA方式解决。这种处理方式既符合法规要求,又最大限度减少用户困扰,市场对此类召回的反应趋于理性。

小米汽车的智驾技术发展路径充满波折。2021年通过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纵目科技D++轮融资,标志着其智能驾驶战略的启动。2023年底的技术发布会上,雷军宣布投入47亿元研发全栈自研智驾系统,目标直指行业第一梯队。然而现实发展并不平坦,今年3月德上高速的严重交通事故,将处于NOA辅助驾驶状态的SU7推上风口浪尖,造成3人死亡的惨剧引发社会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深度质疑。

事故影响持续发酵,小米在5月悄然调整SU7订购页面表述,将"智驾"改为"辅助驾驶",强调该功能仍需驾驶员全程监控。尽管遭遇挫折,企业技术迭代未停,7月与英伟达合作开发自动驾驶软件的消息显示其仍在推进核心技术创新。

当前智能汽车行业面临共同挑战,随着功能复杂度提升和AI模型持续进化,软件缺陷的发现与修复成为常态。通过OTA实现快速迭代,既考验企业技术实力,也关乎消费者信任重建。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技术创新,成为所有参与者必须解答的课题。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