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中国无人机成为科技展区最受瞩目的焦点。从数字经济展馆入口处的大疆农业无人机展台,到氢能无人机专区,各类机型吸引着海外客商驻足咨询,展现出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在全球市场的强劲竞争力。
大疆农业无人机展位前,东南亚参展商的咨询热潮持续不断。工作人员介绍,该系列无人机专为农林植保设计,T100、T70等机型可精准完成大规模撒肥、喷药作业,与东南亚国家种植业需求高度契合。"目前我们的农业无人机已出口至中东、中非地区,东南亚市场也在逐步拓展。"展位负责人透露,智能吊运、变量施药等功能已成为行业标配,而大疆的核心优势在于售后服务体系——30分钟内响应维修需求,故障分级处理机制确保快速解决,这种服务能力成为市场扩张的关键支撑。
在氢能技术展区,协氢新能源的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引发关注。作为国内风冷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首创者,该公司展示了光伏清洗、工程巡检等场景的应用案例。"氢能机型价格是锂电的数倍,但续航能力提升三倍以上。"技术负责人指出,在高速巡检、国土测绘等长时作业领域,以及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氢能无人机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尽管整机出口受政策限制,但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客户已提出在当地建设组装厂和制氢基地的方案,推动产业链海外落地。
中国无人机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正通过数据持续印证。《中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报告》显示,中国连续多年保持世界最大民用无人机出口国地位,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70%。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前七个月,中国无人驾驶航空器出口量达228.54万架,同比增长65.6%,出口金额15.27亿美元,增幅达34.7%。这种增长态势背后,是低空经济产业的全面崛起——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该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行业专家分析,中国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重优势: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催生多样化应用场景,无人机技术、低空通信等领域的创新成果构成核心竞争力,而成熟的航空航天产业链则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基础。从跨境物流到城市交通,从应急救援到智能农业,中国无人机正以"技术+服务"的双重优势,重塑全球低空经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