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平台价格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二手交易平台转转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关闭其运营多年的C2C"自由市场"。这一决策背后,折射出企业对用户信任的深度思考。"如果我们无法提供更好的服务,就应该坦诚面对",转转集团CEO黄炜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解释。从轻资产互联网平台转型为"重运营"的新消费企业,转转通过质检、上门服务、线下门店等举措,正在探索破解二手交易信任难题的新路径。
当被问及关闭C2C业务的考量时,黄炜坦言这源于企业定位的转变。"现在的转转不再是一家纯粹的互联网公司,而是新消费企业",他指出,团队经过反复评估发现,现有资源已集中投向C2B2C模式,导致C2C业务难以获得足够支持。"当用户选择我们的理由不再成立时,停止服务反而是更负责任的选择",这种自我革新需要极大的勇气。
C2B2C模式的核心在于构建买卖双方之间的信任桥梁。黄炜解释道,二手交易中消费者需求呈现明显分层:高价值商品如手机、奢侈品等,用户更看重质检报告和售后保障;低价值物品则更追求交易效率。转转通过平台介入,既让买家获得可靠商品,又为卖家降低交易风险,这种分层服务正在重塑二手交易生态。
面对二手商品非标化的天然属性,转转选择用标准化破局。"每件二手物品都带着前主人的使用痕迹,买卖双方认知差异巨大",黄炜认为,只有通过专业质检将商品信息透明化,才能建立可持续的信任机制。为此,企业组建了2500多人的质检团队,覆盖数码、奢侈品等多个品类,用技术手段缩小认知鸿沟。
从线上质检到线下门店,转转的"重运营"策略引发行业关注。黄炜透露,最初推出质检服务时,团队发现邮寄交易容易产生纠纷,于是开发出上门回收业务;当意识到线下场景对建立信任的重要性后,又将门店开进购物中心。"这些决策都不是预先规划的,而是根据用户反馈逐步迭代",他强调,所有投入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二手交易更可靠。
在技术投入与线下扩张的平衡问题上,转转展现出务实态度。"消费者需要质检,我们就建团队;需要面对面交易,我们就做上门服务;需要改变对二手的偏见,我们就开实体店",黄炜认为,所谓"重"与"轻"的区分没有意义,关键在于能否解决实际问题。这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思维,正在重塑企业的运营逻辑。
关于企业定位的转变,黄炜回顾了认知升级的过程。"过去我们总想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行业,现在发现互联网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他指出,当行业进入下半场,竞争重点应从流量争夺转向价值创造。转转选择成为供给型平台,正是希望通过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跳出价格战的红海。
谈及电商行业持续的价格内卷,这位互联网老兵流露出忧虑。"2025年还能看到大型企业在打补贴战,这既让人振奋又令人困惑",黄炜认为,多年竞争未能催生被广泛认可的自主品牌,说明价格战并非产业升级的有效路径。"如果始终在同质化竞争中打转,企业最终能留下什么?"这个发问,直指行业发展的深层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