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对话徐直军:华为AI算力突围,超节点+集群如何铸就中国算力新范式

   时间:2025-09-22 16:35:14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2025年全联接大会上,首次系统阐释了华为AI算力的战略布局。这场以“昇腾”为核心的主题发布,不仅展示了华为未来数年的AI芯片路线图,更揭示了其在全球算力竞争中的差异化路径。

时间回溯至2018年,华为发布昇腾310芯片,次年推出昇腾910,彼时业界普遍认为这仅是技术储备。然而2019年突如其来的供应链危机,让华为被迫调整战略节奏。徐直军坦言:“当时昇腾910的备货量,连互联网客户都不敢供应,只能优先保障国计民生领域。”这场制裁风暴,让华为从技术自信转向生存攻坚。

在Mate 60手机、鸿蒙系统等终端突破背后,华为更庞大的技术军团正在酝酿反攻。今年3月推出的Atlas 900超节点,满配384颗昇腾910C芯片,实现300 PFLOPS算力,这项纪录至今未被打破。海外分析机构SemiAnalysis指出,华为CloudMatrix 384云服务在算力密度、能效比等指标上已超越英伟达GB200 NVL72系统。

“制裁让我们失去了使用英特尔CPU互联协议的资格,这倒逼出从光器件到互联芯片的全链条创新。”徐直军揭示,海外企业试图破解华为超节点技术,却发现其核心优势不在于芯片制程,而在于系统架构创新。这种差异化的竞争力,使华为在芯片技术落后一代的情况下,仍能通过超节点架构实现算力反超。

华为公布的昇腾芯片路线图显示,至2028年将推出Ascend 950/960/970三大系列。其中950系列支持2TB/s互联带宽,970系列提升至4TB/s;FP8算力从950的1 PFLOPS跃升至970的4 PFLOPS。更关键的是自研HBM内存技术,容量实现指数级增长,访问带宽提升四倍。这些参数背后,是华为每年千亿级研发投入的具象化呈现。

在生态构建层面,华为坚持打造CANN生态和MindSpore框架。“就像谈恋爱,不用怎么知道合不合适?”徐直军比喻道。尽管当前工具链成熟度与英伟达存在差距,但华为认为兼容CUDA生态是短期行为,长期必须建立自主技术体系。这种战略定力在2022年英伟达DGX H100超节点项目因成本和可靠性问题搁浅时,得到市场验证。

本次大会发布的Atlas 950/960 SuperPoD超节点,分别支持8192和15488张昇腾卡,算力规模达百万卡级别。徐直军强调:“单个芯片算力我们可能落后,但通过超节点架构,384颗芯片组成的系统就能实现算力跃迁。”这种设计哲学,本质上是用系统创新弥补单点技术短板。

支撑超节点的核心技术,是华为2021年启动的灵衢互联协议。这项与鸿蒙操作系统同级的战略项目,通过光通信技术实现数万颗芯片的低时延、高吞吐互联。相较于英伟达NVlink的封闭性,华为选择开放灵衢2.0技术规范,旨在构建产业生态。“硬件变现是我们的核心逻辑,灵衢必须形成生态才能持续发展。”徐直军说。

在技术实现路径上,华为采用光模块替代传统铜缆通信。这项突破源于华为在光芯片领域的深厚积累,通过优化连接技术和故障恢复机制,解决了光模块可靠性难题。这种技术选择使华为超节点具备长距离部署能力,而英伟达方案受限于铜缆传输距离,可扩展性大幅降低。

“创新往往是被逼出来的。”徐直军坦言,当芯片制程受限时,华为通过数学算法优化和系统架构创新实现突围。这种非对称竞争策略,不仅体现在超节点设计上,更贯穿于AI算力与通用算力的融合布局。随着Atlas超节点集群的规模化部署,华为正在重新定义AI基础设施的技术范式。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