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转集团近日宣布,将逐步停止旗下C2C模式的“自由市场”业务,并于2025年9月29日24时正式关停该板块交易服务。根据公告,平台将于9月24日10时关闭个人商品发布入口,过渡期内产生的订单将延长售后通道至10月31日。集团强调,此举不会影响整体经营,因该业务目前GMV占比不足3%,未来将集中资源发展核心的C2B2C模式。
“自由市场”作为转转早期C2C业务载体,曾长期与“官方验”标签页并存。2022年底产品改版时,CEO黄炜曾表示两者同等重要。但近年来业务重心已明显转移,2019年起集团转向C2B2C模式,通过建立自有质检团队、推出365天质保和七天无理由退货等服务,在3C等品类构建起标准化交易体系。黄炜坦言,原C2C模式中用户交易体验难以改善,判断其已无优化空间后决定停运。
这种战略调整折射出二手交易行业服务升级趋势。以转转“官方验”服务为例,其通过2500余名质检工程师和三大质检中心,对非标二手商品实施系统化管控。类似变革也在其他平台发生,闲鱼2023年推出“帮卖”服务后,高价值商品成交效率提升近10天,卖家收益增加15%以上。同年11月闲鱼升级为淘天集团一级业务,2024年“闲鱼奥莱”频道更吸引超630家品牌入驻。
转转的“重资产”转型尤为显著。除质检体系外,集团已在全国部署近3000名上门回收工程师,服务覆盖1300余个区县,线下门店突破1000家。今年6月北京开出的“超级转转”循环仓店,占地超3000平方米,被黄炜视为理解零售本质的关键尝试。他指出,线下场景虽成本更高,但能有效建立用户信任,这是纯线上模式难以替代的。
财务数据支撑着战略转型的可持续性。黄炜透露,自2022年7月以来企业已实现规模化盈利,保持每月、每季度现金流为正成为财务管理底线。这种健康财务状况使转转有能力持续投入服务优化,目前利润主要用于再投资和流程改进。集团明确将自身定位为循环经济产业下的新消费公司,而非传统互联网电商平台。
在服务链条延伸方面,转转的布局呈现明显层次。质检服务解决商品标准化问题,上门回收提升交易透明度,线下门店则重塑消费者对二手商品的认知。黄炜以商场门店为例,说明通过环境升级和质检报告展示,能有效打破“脏乱差”的刻板印象。这种渐进式投入始终围绕用户需求展开,当质检无法完全满足体验时,便推出回收和门店服务形成补充。
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也在推动转型。黄炜观察到,当前电商领域仍存在同质化价格战,资源未有效投向价值创造领域。他主张平台应转向供给端深耕,通过创造行业新价值来规避价格竞争。转转的C2B2C模式正是这种思路的实践,在买家和卖家间嵌入服务平台,针对高价值物品提供质检、售后保障,满足用户分层需求。
对于二手交易的核心痛点——信任建立,转转形成了独特方法论。黄炜指出,二手商品的非标特性导致买卖双方认知差异,平台通过标准化处理将非标品转化为可信赖的交易对象。这种信任机制不仅体现在商品质检环节,更贯穿于回收、展示、售后的全链条服务中。随着线下场景的不断深化,转转正在构建起区别于传统C2C模式的竞争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