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美国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主要针对40纳米及以上成熟工艺产品。此举源于美国芯片对华出口量激增37%的同时,价格却大幅下跌52%,存在明显低价倾销行为。与此同时,中国本土模拟芯片产业已具备替代进口产品的能力,成为推动调查的重要背景。
全球芯片市场中,7纳米及以上成熟工艺产品占比超过七成,其中28纳米以上工艺占据主导地位。模拟芯片作为典型代表,主要采用成熟工艺生产,其核心优势在于稳定性、可靠性和低成本。这类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工业和医疗等领域,尤其在汽车电子中,IGBT、MCU等关键部件多依赖成熟工艺模拟芯片。
自2018年以来,美国对华技术封锁持续升级,ASML等设备厂商的EUV光刻机至今未向中国企业出售。这一背景下,中国加速发展成熟工艺芯片,短短数年内建成数十座工厂,产能占全球三分之一,跃居全球最大芯片生产国。随着国产芯片设计能力提升,射频、模拟、家电等品类国产化率突破30%,进口金额显著下降。
在汽车领域,某国产电动汽车巨头已实现IGBT、MCU等芯片自研自产,不仅满足自身需求,还向国内车企供应。此举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凸显中国芯片在特定领域的竞争力。然而,美国芯片企业并未放弃中国市场,博通、德州仪器、ADI等全球前十的模拟芯片厂商,通过持续降价试图抢占份额。
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800亿美元,中国占比超三分之一,达280亿美元。美国企业凭借海外市场的丰厚利润,支撑在中国市场的价格战,试图打压新兴本土企业。若成功击垮中国厂商,未来可能重新提价获取超额收益。此次反倾销调查,旨在为国产芯片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依托国内巨大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内产业链建设亦取得突破,某存储芯片企业已建成全国产设备生产线,证明通过自主创新可打通技术环节。在AI芯片领域,中国同样通过数年努力实现进口替代,与模拟芯片共同构成国产替代的双重支撑。这些进展为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提供了坚实底气,彰显技术自主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