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正步入快车道。工信部最新统计显示,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超过340家,重点平台连接设备突破1亿台(套),覆盖41个工业大类和185个中类,形成了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等典型应用模式。这一产业生态的完善,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撑。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已成为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载体。中国电信依托云网融合战略,在夯实工业数字化基础的同时,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为制造业提供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其打造的"天翼云工业数字底座4.0"已深度融入生产核心环节,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在技术体系构建方面,工业互联网正形成多技术融合的创新格局。工信部部长李乐成透露,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元,构建起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运营技术、数据技术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特别是5G技术的普及应用,已催生出超2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无人矿山、智慧港口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5G网络的高带宽、低时延特性,使设备实时通信和精准控制成为现实,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入,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注入新动能。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总经理庞松涛指出,AI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推动了数据、算法、算力的协同创新,工业大模型和智能体技术正在重新定义生产范式。目前,部分领先企业已在质检、注塑等关键环节部署智能体应用,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中国电信在网络建设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其自主研发的5G确定专网,可提供10ms@99.99%低时延、百微秒级低抖动、99.999%高可靠的确定性服务,满足工业核心环节的严苛需求。同时,5G定制网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为不同规模企业提供差异化建网方案,推动5G应用从外围辅助向生产核心环节延伸。
在云服务领域,中国电信天翼云持续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云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翼云已构建起覆盖数字工厂、工业大数据等场景的解决方案体系。通过物联网、云计算、AI等技术的协同应用,有效推动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从规划走向实践,为企业数据存储和管理提供坚实保障。
场景化应用创新成为推动工业智能化的关键力量。在河北唐山,中国电信利用5G+AGV智能搬运技术,通过定制网络替代传统工业WiFi,实现了仓储环节的自动化运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福建巨龙电机通过"5G+iStack私有云"方案,将离散设备整合为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可视化管控。
广西柳钢集团的实践更具代表性。依托中国电信万兆光网和5G传输技术,其热轧厂系统可支撑超2000路4K摄像头毫秒级数据回传,结合AI质检系统实现全流程智能监控。这种"无人化"生产模式,不仅提升了操作安全性,更通过数据驱动优化了生产流程。
随着云网数智技术的深度融合,中国电信正通过"天翼云工业数字底座4.0"持续赋能制造业。该平台针对工业核心场景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企业转型的实际效能。未来,随着更多行业解决方案的落地实施,工业生产将向更智能、高效、绿色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