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25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共绘视听融合蓝图,开启文化破圈新征程

   时间:2025-09-24 01:23:21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25北京文化论坛期间,一场聚焦视听产业融合的平行论坛引发全球关注。来自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行业领军者齐聚一堂,围绕影游跨界、技术革新、文化输出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为全球视听产业突破发展瓶颈提供创新思路。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以《黑神话:悟空》与《哪吒之魔童闹海》为典型案例,解析影游融合对文化产业的赋能效应。数据显示,这款现象级游戏全球销量突破3000万份,带动山西隰县小西天景区国庆期间游客量激增335%,其中25-35岁年轻群体占比超四成。而《哪吒之魔童闹海》则以159亿元票房刷新全球动画电影纪录,其联名收藏卡单周销售额破亿,衍生品在电商平台销量突破200万件,展现出国产IP的强大商业价值。

“这两部作品的成功,本质是技术融合与文化创新的双重突破。”陈旭光指出,游戏引擎的动作捕捉技术、影视叙事的沉浸式体验,以及《西游记》等传统IP的现代化改编,共同构建了符合当代审美的新文化形态。这种“游生代”创作者主导的跨媒介叙事,正在重塑全球文化消费格局。

在国际合作层面,阿拉伯广播联盟秘书长阿卜杜拉希姆·苏莱曼透露,中阿视听领域已建立多层次合作机制。通过转播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开展节目交换计划、举办短视频创作大赛等举措,双方文化交流频次显著提升。目前,双方正联合研发AI内容审核系统,共建“一带一路”媒体科技创新生态。

沙特东桥投资基金CEO阿尔盖斯·穆罕默德·苏德·M从经济视角提出合作新路径。他指出,中阿贸易额虽已突破1100亿美元,但文化交流规模仅占2%,存在巨大提升空间。“沙特将中文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正是看中文化认同对降低贸易成本的关键作用。”他建议,通过联合开发影视IP、共建数字媒体平台等方式,实现文化输出与商业价值的双向增长。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主席费尔南多·胡安·利马则针对全球合拍提出警示。他强调,当前电影业面临制作成本攀升、公共资助缩减等挑战,但“为全球化而牺牲本土特色”的创作模式不可取。“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就像村庄的风景各不相同,但正是这些差异构成了世界的丰富性。”

技术革新方面,小红书副总裁许磊展示了AI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创新应用。其推出的“一键翻译”功能支持阿姆哈拉语、中文方言等50余种语言实时转换,甚至能将网络热词“蒜了吧”幽默译为“Let it garlic”。该功能上线一周,平台双语内容发布量增长300%,美国用户@Nicole评价:“这种技术让文化交流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

小红书人文智能实验室与复旦大学的合作项目,则聚焦AI模型的人文关怀。通过训练机器理解“乡愁”“孤独”等抽象情感,使技术输出更具文化温度。目前,该平台已吸引超5万名独立开发者,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5亿次,形成技术赋能创作的新生态。

在创作伦理层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梁振华对“流量至上”现象提出批判。他指出,当前影视创作过度追求“爆款效应”,导致作品同质化严重,观众审美疲劳加剧。“流量不是敌人,但它的核心应是审美提纯。”梁振华强调,创作者需在商业逻辑与艺术追求间找到平衡,通过差异化表达传递独特价值。

论坛期间,《归队》《冬去春来》《小芳出嫁》三部“北京大视听”重点作品的主创团队分享创作经验。《归队》导演臧溪川透露,该剧通过虚拟制片技术还原历史场景,使年轻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冬去春来》总制片人邹文则强调,作品通过普通人的生活变迁折射时代脉搏;《小芳出嫁》主演颖儿表示,轻喜剧形式能有效消解婚恋话题的沉重感。

这场跨越国界与学科的对话,不仅展现了视听产业融合的多元可能,更为全球文化交流提供了实践范本。从技术赋能到内容创新,从本土突破到国际合作,一场由视听产业引领的文化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