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卖车难敌卖电池?宁德时代利润碾压车企,固态电池战将打响

   时间:2025-09-09 11:37:0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新能源产业链中,一场关于利润分配的博弈正在上演。当比亚迪以3713亿元半年营收领跑整车市场时,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却以305亿元净利润展现出更惊人的赚钱能力——这一数字是比亚迪的近两倍,吉利的三倍有余。这场"电池商比车企更赚钱"的戏码,正在重塑汽车产业的利润版图。

财报数据揭示着残酷的现实:比亚迪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79%至155亿元,而上汽、吉利等传统巨头分别以60亿、93亿净利润紧随其后。但这些数字在宁德时代面前显得黯淡——后者凭借1789亿元营收斩获305亿净利润,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仍维持在22.41%的高位。回溯至2016年,其动力电池毛利率曾达43.7%的巅峰,即便经历连续下滑,当前水平仍显著高于整车企业16%-18%的区间。

价格战成为吞噬车企利润的黑洞。从年初持续至年末的降价潮中,头部车企被迫陷入"内卷"漩涡。某自主品牌高管透露:"现在每卖一辆车,利润空间被压缩至千元级别,而电池成本就占到整车40%以上。"这种困境与宁德时代的强势地位形成鲜明对比——其客户名单覆盖特斯拉、宝马、奔驰等国际巨头,更在2025年4月迎来重要转折:小米以9.8%的采购份额超越吉利、特斯拉,成为宁德时代最大客户。

规模化生产构筑起宁德时代的利润护城河。上半年128.6GWh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37.8%,这种量级带来的成本摊薄效应,使得单GWh生产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5%-20%。市场格局进一步强化这种优势: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合计占据国内65%以上市场份额,形成双雄争霸的稳定结构。但隐忧已现——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第二梯队企业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不足20%攀升至2025年的35%,差距持续收窄。

车企的反击来得迅猛而直接。长安"金钟罩"、吉利神盾金砖等自研电池已装车上市,广汽、福特等企业加速布局电池研发。这种转变背后是残酷的成本计算:某新能源品牌测算显示,自研电池可使单车成本降低8000-12000元,按年销50万辆计算,年节约成本可达40-60亿元。更关键的是,自研电池能提升车型差异化竞争力——是否配备宁德时代电池,已成为某些品牌高低配版本的核心区分标准。

技术革命的浪潮更添变数。当宁德时代还在半固态电池领域摸索时,上汽名爵已抢先发布搭载全球首批半固态电池的MG4车型。这款液态电解质含量仅5%的"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较磷酸铁锂提升30%,-7℃环境下续航达成率达75%,远超行业60%的平均水平。更令人瞩目的是其9.98万元的定价,直接将半固态电池技术带入主流市场区间。

固态电池竞赛已进入倒计时。北汽、广汽、蔚来等企业的半固态/固态电池计划密集落地,量产时间锁定2026-2027年。宁德时代虽宣布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但时间窗口的收窄使其面临严峻挑战。某电池研究院专家指出:"固态电池将重新定义行业规则,现在的市场份额优势在技术迭代面前可能迅速瓦解。"这场关于未来技术制高点的争夺,或将彻底改写新能源产业的利润分配格局。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