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直播电商监管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备受关注的《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已完成公开征求意见阶段,现进入法制审查程序,预计将于近期正式发布;与此同时,《直播电商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和《网络交易合规数据报送规范》两项国家标准也在加速制定中。这一系列动作表明,我国直播电商行业即将告别野蛮生长阶段,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新轨道。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等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商品交易总额(GMV)突破4.5万亿元,占整个网络零售市场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对电子商务整体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用户规模已达6亿人。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直播电商作为新兴消费业态的强大活力。
然而,在行业快速扩张的同时,各种问题也随之浮现。虚假宣传、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不到位等现象频繁引发社会关注。市场监管部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12315平台共收到关于直播带货的投诉举报40.2万件,较上年增长19.3%。这些数据反映出行业规范发展的紧迫性。
即将出台的《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针对行业痛点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该办法首次明确了直播电商平台、直播间运营者、营销人员等各参与方的责任边界,有效解决了以往责任认定模糊导致的监管难题。通过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和信用监管体系,实现了从分散监管到系统治理的转变,填补了行业监管的空白。
在具体监管措施方面,该办法制定了详细的违规情形认定标准和处罚依据。这不仅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也为守法经营的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强化法律约束,可以有效遏制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乱象,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办法还要求直播电商平台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和商家资质审核机制,建立商品全流程追溯系统和跨平台黑名单制度。这些措施将推动监管重点从事后处罚转向事前预防,促使行业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规范化转型,提升行业整体透明度和公信力。随着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直播电商有望在规范发展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