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一家专注于可控核聚变技术研发的新兴企业——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首次公开亮相,吸引了业界广泛关注。该公司以磁约束技术为核心路线,正推动我国聚变能源工程化与商业化进程迈向新阶段。
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计划在上海建设一座新型聚变实验装置,暂定名为“中国环流四号(HL-4)”。该装置将重点验证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温超导磁体技术,为后续实验堆、示范堆乃至商用堆的研发奠定基础。这一布局与核能领域“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的典型发展路径高度契合,公司明确提出以2050年实现聚变能源商用为目标,并已启动上海、成都两地的协同研发体系。
与传统托卡马克装置采用低温超导材料不同,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选择了一条技术革新路线——基于高温超导材料的紧凑型磁约束聚变。高温超导材料凭借其高临界温度、高临界磁场及强载流能力,可将聚变反应堆的体积压缩至传统设计的数十分之一,显著提升工程可行性并加速商业化进程。这一技术路径的突破性,在核聚变领域引发了广泛讨论。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7月22日,由中核集团作为最大股东。公司落户上海后,将聚焦总体设计、技术验证及数字化研发三大核心领域,同步构建技术研发与资本运作双平台。这种“技术+资本”的协同模式,被视为推动聚变能源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一步。
作为参照,我国自主研制的“中国环流三号”托卡马克装置自2020年12月首次实现等离子体放电以来,已多次刷新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纪录,取得多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这一背景为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的技术迭代提供了重要支撑,也凸显了我国在磁约束聚变领域的持续投入与创新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