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骁龙峰会迎来了一个关键转折点——高通不仅首次将活动场地扩展至美国夏威夷与中国北京双会场,更在峰会首日以一场关于AI未来的战略宣示取代了传统的新品发布。高通总裁兼CEO安蒙在演讲中明确提出,骁龙正迈入"AI无处不在"的新阶段,而这一变革的起点,正是高通成立十周年之际发布的骁龙835芯片。
从手机芯片到覆盖可穿戴设备、PC、汽车的全方位技术布局,骁龙的进化轨迹印证了高通对技术趋势的精准把握。安蒙宣布,高通将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AI技术的普及,其战略蓝图已通过多年技术积累逐步落地:2011年布局边缘计算,2022年展示AI实时语义理解能力,2023年实现手机端Stable Diffusion大模型本地运行,2024年推出安卓手机多模态大模型。这些技术突破为当前AI规模化落地奠定了基础。
安蒙重点阐述了支撑AI普及的六大技术趋势。其中"AI即新UI"的论断颠覆了传统人机交互逻辑——当AI能够理解用户的语言、视觉输入及所处情境时,用户界面将围绕人的需求动态调整。这种转变使得终端设备必须具备边缘计算能力,因为"UI必须存在于人类所在之处"。
在设备生态层面,安蒙预言个人计算将从"智能手机中心"转向"智能体中心"。传统模式下,智能手表、耳机等设备仅作为手机功能的延伸,而未来AI智能体将成为跨设备交互的核心。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完成复杂操作,例如直接让AI处理名片信息、安排会议并支付账单。这种变革不会导致手机消失,但会重塑其角色——手机将成为智能体的重要算力与连接支撑。
技术架构的革新是支撑新体验的关键。高通提出需要重构处理器-操作系统-应用的三层模型,建立以智能体为核心、整合情境记忆的新架构。具体到芯片层面,高通将开发具备情境感知能力的调制解调器、优化内存架构、打造超低功耗AI处理器,确保AI服务能够持续在线。
在AI模型部署方面,高通坚持"混合AI"路线。云端负责模型训练与微调,边缘设备提供即时响应与个性化服务。这种架构已获得行业认可,多家AI企业开始采用云端大模型与边缘小模型协同工作的方案。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边缘数据的战略价值——未来边缘设备产生的情境数据将远超现有训练数据集,形成持续优化的智能网络。
连接技术的进化同样关键。安蒙透露,高通正在研发的6G技术将突破传统通信范畴,构建具备感知能力的智能网络。这种"AI原生"的6G不仅能实现速度提升,更重要的是成为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高通计划在2028年前推出预商用6G设备。
为验证技术战略的可行性,安蒙邀请Google设备与服务高级副总裁Rick Osterloh展开对话。双方回顾了自2006年以来的合作历程,从安卓系统早期开发到当前Gemini大模型在骁龙平台的深度优化。Rick展示了混合AI架构的实际应用:终端侧运行的Gemini Nano V3模型已实现电话诈骗检测、智能输入等本地功能。这种合作模式正扩展至XR设备、汽车数字座舱及PC领域,形成跨设备生态。
现场演示环节,两个智能体Pulse与Vella的协同工作直观呈现了未来场景。当安蒙提出举办十周年派对的需求后,Pulse迅速完成嘉宾筛选与场地规划,并在发现日程冲突时主动建议"就地举办";Vella则即时生成装饰图案,通过活动App向观众发送个性化通知。整个过程展示了智能体理解意图、主动规划、跨设备协作的能力。
这场没有发布新芯片的峰会,实则传递了更深远的技术变革信号。高通通过重构人机交互模式、设备生态体系与技术基础设施,正在为个人计算领域制定新的游戏规则。当行业还在讨论AI应用场景时,高通已通过具体技术路径与生态合作,展现出引领产业变革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