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30分钟拎箱即发”到千亿集群,我国空天信息产业如何“向天要发展”?

   时间:2025-09-25 08:14:15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从“嫦娥”探月到“神舟”飞天,从智慧城市管理到无人机物流配送,一个万亿级产业正在崛起——空天信息产业。这项依托航天器与空间基础设施,整合地球及太空数据服务的新兴领域,正以商业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应用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重庆渝北区,北斗智联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内,工程师们正调试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终端。这款搭载“卫星定位+人工智能”双引擎的设备,不仅能实现厘米级车道导航,更可实时解析路况数据,在无基站覆盖的无人区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据公司副总裁李冠群介绍,该技术已应用于200余款主流车型,年产能规划达500万台。

产业发展的突破性成果在发射领域尤为显著。重庆某民营航天企业研发的“集装箱”发射平台,通过固体燃料火箭技术,将传统7-15天的发射准备周期压缩至30分钟。该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操作人员按下“一键起竖”按钮后,隐藏在集装箱内的火箭即可完成垂直起竖。这种创新模式在2024年重庆山火救援中,成功实现灾区通信卫星的快速部署。

多地竞相布局的产业版图中,北京构建“南箭北星”格局,深圳打造“卫星+”生态链,海南形成覆盖卫星遥感、北斗导航的完整产业链。济南则另辟蹊径,通过低空经济实现多场景突破。在当地燃气安全检测中,无人机搭载激光甲烷探测仪,仅需30秒即可完成住户燃气泄漏检测,破解了传统人工巡检的“到访不遇”难题。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人才战略的深度推进。山东空天信息大学与中科院空天院共建9个联合实验室,在量子通信、卫星制造等领域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则创新“校企合作2.0”模式,围绕卫星总体装配等12个核心岗位,构建与航天企业需求精准对接的能力图谱。

在高等教育领域,北京邮电大学与华为共建空天地一体化通信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实施“总师型”人才培养计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来空天技术学院则由探月工程总设计师领衔,开展本硕博贯通培养。据教育部公示,2025年将有120所高校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产业集群建设呈现加速态势。重庆计划到2030年建成卫星互联网综合应用示范区,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济南数字飞行管理服务平台搭建的“天地空”立体感知网络,已实现95%的低空目标识别准确率,可同步处理万架次飞行目标。这些创新实践正在重塑空天信息产业的生态格局。

技术演进方向日益清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家指出,卫星互联网建设将加快全球组网步伐,推动与6G技术的深度融合;北斗系统将持续升级定位精度,拓展交通、农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高分卫星将深化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提升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的数据处理能力。商业航天领域,火箭可回收技术有望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成本大幅下降。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