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云栖大会期间举办的高德技术峰会上,高德地图董事长刘振飞发表主题演讲,系统阐释了企业全面转向"空间智能"的战略布局。这一转型标志着高德从传统地图服务商向物理世界智能交互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跨越,旨在通过AI技术重构人与空间的连接方式。
"空间智能将成为继云计算之后,各行业与物理世界交互的基础设施。"刘振飞指出,该技术体系的核心在于赋予AI理解真实世界复杂性的能力。与语言模型侧重思维表达不同,空间智能通过三维时空建模实现从被动感知到主动预判的跃迁,使AI从"对话工具"升级为"行动伙伴"。
支撑这一战略的技术底座,源自高德二十余年积累的动态空间认知体系。据介绍,企业每日处理超过15亿公里的导航数据,涵盖人、车、路、店的时空交互信息。这些数据经过多模态融合处理,已形成稳定的底层能力,可精准量化餐厅热度、道路拥堵规律等复杂场景。
技术落地成果显著。新上线的AI助手"小高老师"单日调用量突破12亿次,活跃用户超4亿,其通过智能体协同可定制个性化出行方案。同期发布的"高德扫街榜"基于真实到店行为生成,上线首日即吸引4000万用户,成为全球首个生活服务领域的空间智能榜单。
在导航领域,红绿灯AI领航、全域车道级导航等创新功能持续迭代。卫星求救系统等应急服务则展现了空间智能在极端场景下的应用价值。这些突破共同构成了高德全面AI化的技术图谱,推动产品从二维地图向三维空间服务升级。
生态建设方面,高德明确"简化世界复杂性"的定位。通过开放空间智能能力,助力智能眼镜、汽车、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领域合作伙伴专注创新。目前已有多个行业的头部企业接入其技术体系,形成跨领域的技术协同网络。
技术峰会现场,刘振飞演示了空间智能如何重构服务逻辑。以餐厅推荐为例,系统不仅分析用户位置和历史行为,更通过实时交通、门店客流、周边设施等三维数据,预测最佳到达时间和消费体验。这种动态决策能力,正是传统推荐系统难以实现的突破。
据技术团队介绍,空间智能的实现依赖视觉、定位、语音等多模态信息的深度融合。通过构建物理世界的数字孪生体,系统可主动预判拥堵变化、设施故障等突发事件,为B端客户提供风险预警服务。这种预测能力正在向物流、零售、市政管理等领域延伸。
随着技术开放生态的推进,高德正从地图服务商转型为空间智能操作系统提供商。刘振飞强调,企业的终极目标是让合作伙伴无需重建空间认知能力,而是直接调用成熟的技术模块,就像使用云计算资源般便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