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河北展区“硬核”亮相:冀匠创新成果闪耀,交流碰撞共绘技能报国新篇

   时间:2025-09-25 22:04:3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火热进行,河北展区凭借一系列“硬核”创新成果成为全场焦点。大型多波束天线、激光扫描螺旋式平车机自动控制系统、缩微胶片等高精尖技术集中亮相,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劳模工匠和技术人员驻足观摩、深入交流。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乐凯医疗研发部首席技师张宏伟带来的缩微胶片技术,堪称冀匠创新的代表作。为攻克档案资料长期存储难题,他带领团队历时数年,将乳剂颗粒精度从0.1微米提升至0.05微米以内,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六百分之一。这项突破使1平方厘米胶片可存储A4或A3纸内容,保存期限达500年,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我们不仅掌握了核心技术,更推动产品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线。”张宏伟在展示时坚定地说,这项成果为保障国家档案信息安全提供了关键支撑。

河北港口曹妃甸港矿石码头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宋涛研发的堆取料机自动化系统,占据展区核心位置。面对矿石码头复杂工况,他带领团队在作业间隙争分夺秒调试设备,先后突破自动定位、防闷斗、防撞等12项技术瓶颈。改造后的系统实现6台设备远程监控,现场作业人员从6人减至2人。“这套系统完全自主开发,每项参数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试出来的。”宋涛向参观者详细介绍时,展台前始终围满询问细节的行业专家。

国网冀北电力公司唐山供电公司特级技师李征的创新故事充满戏剧性。他历时8年研发“变电站铅酸电池智能修复箱”,在几乎放弃时意外发现:用脚轻踢设备竟解决了困扰行业的除硫难题。这项采用自适应变频斜振技术的成果,实现了蓄电池无损修复,虽以模型形式参展,仍被电力行业工匠争相探讨。“创新需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更需要敢于突破常规的勇气。”李征的感悟引发广泛共鸣。

展区内的互动场景同样热烈。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工程师孙宁在观摩机器人动态展示时,连续驻足半小时记录技术细节。“从手工技艺的毫厘之争到系统优化的万次试验,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极致的追求。”他表示,与全国同行交流让他对创新路径有了新思考。国网山西大同供电公司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赵国伟则带着问题而来,在河北展区与对应领域工匠深入探讨应用场景、抗干扰技术等具体问题,笔记本上记满灵感。

重庆工程大学师生团的到来为展区注入青春气息。数十名师生在“大国重器”展台前长时间停留,既被技术精度震撼,更被工匠成长故事打动。“看到河北展区从历史传承到现代创新的完整脉络,我们深刻理解了何为匠心、如何铸魂。”带队教师表示,这种沉浸式体验比课堂讲授更具教育意义。

连日来,装备制造、电力、港口等领域的顶尖团队持续涌入河北展区。参观者或拍摄技术参数,或模拟操作流程,或直接与工匠约定后续合作。这种跨行业、跨地域的深度交流,正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实质性动力。多位参会者表示,将把冀匠“敢为人先、精益求精”的精神带回工作岗位,在解决实际难题中践行工匠精神。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