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2025云栖大会在杭州拉开帷幕,这场为期三天的科技盛会以“云智一体·碳硅共生”为核心主题,吸引了全球科技界的目光。大会通过三大核心论坛——“云栖前瞻”“云栖技术”和“无法计算的价值”,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其产业化应用的最新趋势,展现了科技行业的前沿动态。
在大会现场,阿里云集中展示了一系列突破性技术成果。其中,首度亮相的高密度AI服务器成为焦点,该服务器单柜可支持144个计算节点,性能表现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阿里云还发布了新一代高性能网络架构HPN8.0,并展示了超大规模集群能力、分布式训练技术及推理加速创新方案。这些技术成果不仅体现了中国在云计算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全球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人工智能的应用落地是本次大会的另一大亮点。超过百家企业的实践案例、200余款智能体应用以及300种AI终端设备集中亮相,涵盖了医疗、能源、制造等多个领域。这些成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为各行各业带来效率提升和创新突破。例如,在医学领域,AI技术助力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在能源领域,智能系统优化资源分配,推动可持续发展。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兼CEO吴泳铭在主旨演讲中提出,大模型正在快速演变为下一代操作系统,而AI Cloud将成为未来计算的核心方向。他透露,集团将在原有3800亿元资本开支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资,以加速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吴泳铭强调,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出现标志着智能技术进入新阶段,但行业不应止步于此。未来的目标是迈向超级人工智能(ASI),这是一种能够自我迭代、超越人类智力的系统。ASI的诞生或将催生全新的超级科学家和高级工程师,为解决医学、能源等领域的复杂问题提供可持续方案。
吴泳铭进一步解释,大模型并非传统操作系统的替代品,而是数字与物理世界交互中的全新桥梁。随着技术发展,大模型将成为连接现实工具的核心模块,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快速创建应用,从而重新定义软件商业形态。他预言,大模型驱动的技术框架将彻底改变软件开发逻辑,成为现代计算和产业转型的基石。未来,全球超级云计算平台可能仅剩少数几家,形成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