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机器狗“上岗”巡街:从实验室走向城市治理,开启智能巡检新篇章

   时间:2025-09-26 10:03:52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城市治理的复杂场景中,共享单车违规停放、草坪垃圾堆积等问题长期困扰着管理者。如今,一种新型“城市助手”——机器狗正逐步走进现实,为破解这些治理难题提供创新方案。

在宝山区南大智慧城,机器狗巡街已从概念走向实践。9月28日,这里将正式发布机器狗巡街训练场景。该项目由南大智慧城与上大通用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合作,以宇树机器人本体为基础,针对“安全巡查”这一公共服务场景进行深度开发。经过数月的技术迭代,团队成功解锁了违章停车识别、堆物整治等多个创新应用场景。南大公司董事长张鹏表示,这不仅是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的深度融合,更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了开放的创新平台。目前,南大智慧城已吸引近十家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相关企业入驻,其中部分团队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的二次开发,形成了龙头企业专注本体研发、创新团队深耕应用场景的产业生态。

机器狗的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初期,团队选择了一款消费级机器狗进行楼宇内巡检实验,效果良好。但当面对复杂的室外环境时,小型机器狗的局限性逐渐显现。经过反复比选,团队最终选定了具备更强户外作业能力的B型工业级机器狗。选型确定后,如何根据实际场景“加装”功能成为新的挑战。上大通用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华子恺指出,机器狗的视觉能力是关键。为了让它“看清”违规行为,每台设备都配备了红外摄像头、可见光摄像头和鱼眼摄像头。红外和可见光摄像头确保机器狗在昼夜环境下都能保持视野,而鱼眼摄像头则用于监测周围环境,保障巡检安全。

经过三个月的试验,机器狗的“视力”显著提升,已从需要工程师跟随运行发展到能够独立行走。这一进步为后续的功能扩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团队正计划为机器狗嵌入语音播报模块和警报功能,以应对巡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例如,在成都春熙路商圈,机器狗与警察共同巡逻时,曾因市民好奇围观而影响巡查路线。新增的语音功能将使机器狗能够友善提醒围观者,未来还可能加入互动模块,提升人机交互体验。

要让机器狗真正适应巡检场景,仅靠技术提升还不够,还需要标准磨合。华子恺举例说,当机器狗发现一辆共享单车停放在某个区域时,它需要明确的标准来判断是否违规,以及如何处理。南大智慧城以半开放式空间为主,城市管理与楼宇管理的职责存在模糊地带。因此,团队需要向机器狗输入精细化的指令和语料,使其在研判时更加精准。

南大智慧城之所以能率先探索机器狗巡检,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治理需求密不可分。作为上海“南北转型”的重要承载区域,南大智慧城经过十余年更新改造,正迈入产业载体密集投用期。6.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密布着数十栋载体,若采用传统“堆人力”模式,运营方每年需投入数千万元,且难以保证各片区服务品质的统一。从违章停车标准到绿化带垃圾清运速度,这些细节直接影响着区域对创新团队和企业的吸引力。

张鹏将目光投向了今年初进驻的科研机构——上大通用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该研究院由宇树科技、上海大学和宝山区三方共建,依托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等优势学科资源,在创新应用场景开发上具备较高的容错率。相较于结果导向的市场团队,科研机构更适合作为场景研发阶段的“创新合伙人”。

与封闭的产业园区不同,南大智慧城的开放场域对机器人提出了更高要求。机器狗不仅需要与行人互动,还需识别和避让疾驰的汽车。不过,华子恺认为,仍处于焕新期的南大智慧城人流、车流相对可控,为机器狗提供了理想的“新手训练场”。

对于机器狗的未来应用,南大智慧城还有更多设想。目前,区域已开通轨道交通7号线和15号线,未来还将规划18号线、31号线和城际铁路南何支线。这些隧道管廊的巡检既复杂又危险,能否交由机器狗完成?目前,南大智慧城已与相关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开展场景测试,进一步拓展机器狗的应用边界,从地面走向地下,构建更立体的城市智能巡检体系。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